题囊山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655
作品名称: 题囊山寺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92.pdf
责任者: 朱熹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背景 这首诗是作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春三月朱熹自崇安重返同安候代者前来交接途中。他虽在同安任上蠃得了清廉干练的政声,在当朝的士子中,也属于才学卓著之辈,如果钻营仕途,完全可望位居极品而飞黄腾达。但是,此时的朱熹,思想苦闷,感到自己在学术上陷于迷途,需要不远而复。 他已意识到“佞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即便这样,如何在精神上构筑新的理念支柱,他一时仍彷徨无着。因此,他于绍兴二十八年春,决意告别仕途,正式前往延平拜李侗为师。 浅析 诗中头两句点明早晚行程,三、四句描写囊山寺周围的景色,五、六句言行倦投宿,末两句抒发感想。这时的朱熹虽经李侗点化,已开始从佛老天国中觉醒,但毕竟还带着几分醒后的迷惘与一时身处何处的彷徨。“不学塔中仙,名涂空何事”句形象地表露了这种心情。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朱熹诗选365鉴赏》

出版者: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本书选取朱熹不同时期的365首诗作进行了注释、浅析和背景介绍。注释部分对那些难懂的文言词语、特殊句法,作了通俗的解释。浅析部分把诗作同情节、人物和朱熹创作的视角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鉴赏。全书还按朱熹创作的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交待了创作的历史背景,该书是普及性的大众传媒选本,又是别具学术风格的诗学专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