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5660 条 21 / 3711
301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城镇居民的住房实行“国家包、低房租、福利型”的制度。尽管国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仍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住房困难。这样的住房制度,使住房的供需矛盾无法根本解决。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住房制度整体...
302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吉安地区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风景园林和名胜古迹资源。但在新中国建立前,园林绿化无管理机构,无设计规划,多随意而作,规模极小,自生自灭。
303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没有专门从事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304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吉安地区的风景资源多被荒废,名胜古迹或遭人为破坏,或因年久失修而毁损。
305
公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从史料中未发现境内古代有官修园林的记载。另外,寺观内多有园林,但规模也很小,且多与寺观共生灭,能完整保存的极少。民国时期,吉安县政府于1936年在今吉安地区医院与吉州宾馆附近建了一座中山公园,面积30余亩,建起后由于战乱频繁,不久荒废。在今...
306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道路绿化、街心绿地民国时期,吉安城内仅永叔路、文山路和中山路有些零星树木,没有专设机构进行管理。1954年以后,吉安市人民政府响应毛泽东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组织市民义务植树,在阳明路、永叔路、中山路、沿江路等主要街道种植法国梧...
307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吉安城区由吉安县政府发出训令,市容卫生由商会捐资,警察部门管理,设立了一个清扫班,在册人员16人,负责清扫街道,收运垃圾、粪便。其余县城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由商会等单位雇请数名清道夫打扫卫生。
308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吉安城区由吉安县政府发出训令,市容卫生由商会捐资,警察部门管理,设立了一个清扫班,在册人员16人,负责清扫街道,收运垃圾、粪便。其余县城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由商会等单位雇请数名清道夫打扫卫生。
309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初期,吉安城区仅有公厕5座,且破烂不堪,木制垃圾箱102个,配置人力垃圾车10辆。 后来陆续改置铁质垃圾斗、果壳箱、垃圾池。80年代初开始,全区各县(市)陆续购置了洒水车、垃圾车, 有的还购置了扫路车,还兴建了一批公共厕所,其中有...
310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后,全区各县(市)的主要街道和巷道均系人力清扫。1999年7月吉安市环卫处购进一部机械化扫地车,承担着市区几条主要干道的清扫任务,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311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吉安市环卫处于1982年在城西南3千米近郊天华山兴建了全省第一家日处理能力为2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占地面积7. 6公顷,在1992?另辟有垃圾堆放场,最大堆放量为1.8万立方米。该垃圾处理场工艺流程简单,具有投资省、效益高的特点,不仅填...
312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城市供水设施缺乏,供水量有限,吉安地区各县(市)城区内厕所基本上均为旱厕,厕所粪便由农民进城清运。
313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吉安地区历史悠久,素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称,自古就有许多名人贤士、能工巧匠,建造了许多为后人所仰慕的优秀建筑。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又先后出现了一批与时俱进的各类现代建筑物。
314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主要广场吉安市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井冈山大道东侧。1978年10月由吉安地市114个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群众共3万余人次参加义务劳动修建而成,后几经扩修。广场由4块大草坪和2组花坛绿地组成,面积为4公顷,并于1994年在广场中央建立“吉祥安泰”...
315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没有大型建筑,城区街道两旁多为2至3层的砖木结构的店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