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环境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10000277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环境卫生
分类号: R12
页数: 3
摘要: 民国时期,吉安城区由吉安县政府发出训令,市容卫生由商会捐资,警察部门管理,设立了一个清扫班,在册人员16人,负责清扫街道,收运垃圾、粪便。其余县城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由商会等单位雇请数名清道夫打扫卫生。
关键词: 环境卫生 环境医学

内容

民国时期,吉安城区由吉安县政府发出训令,市容卫生由商会捐资,警察部门管理,设立了一个清扫班,在册人员16人,负责清扫街道,收运垃圾、粪便。其余县城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由商会等单位雇请数名清道夫打扫卫生。
  新中国建立后,全区各县(市)城区陆续成立街道卫生环境清扫队(组),由城关镇人民政府、卫生防疫部门管理。70年代末,成立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所。1984年以后,各县环卫所归口建设局管理。另外一些县(市)还有由街道、居委会聘请的民办保洁员负责街、巷的环境卫生。
  1949年8月,吉安市接收了民国时期的清扫班,成立清洁卫生管理站、环境卫生管理所。1960年居委会设地段保洁员,1966年街巷清扫由各街道管理。1981年改为吉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城建局管理。至2000年底,吉安市环卫处有职工3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
  井冈山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始于1974年。当年在防疫站内配备了 4名清洁员,负责清扫茨坪主要路段的垃圾。1980年由园林所兼管,人员增至6人。1982年市政工程队成立后,市政、园林和环卫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工作管理格局,专职环卫工人增至9人。1985年正式组建专职环卫队伍,称环境卫生队,当年有职工21人,隶属市城建局管理。1986年2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环卫队划归茨坪镇政府管理,于同年8月重新划归市城建局管理,更名为井冈山市环境卫生管理所,职工增至23人。1989年6 月,市编委下文确定环卫所为公司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城建局,定编25人。
  至2000年,全区有环卫职工1101人,民办保洁员225人(见表4-1-9)。
  表4-1-9 2000年吉安地区各县(市)城区环境卫生事业情况县(市)城区实际清扫面积生活垃圾垃圾无害年末职工民办保洁 (万平方米) 清运量(万吨) 化处理量(万吨) 水冲式人数(人) 队伍人数吉安市 78.40 8.00 5.60 54 34 328 100 井冈山市茨坪镇 12.00 0.70 0.70 9 9 38 30 吉安县敦厚镇 15.24 0.65 0 8 4 41 0 吉水县文峰镇 19.40 2.00 0 7 2 40 43 峡江县水边镇 8.10 0.70 0 15 0 42 5 新干县金川镇 12.00 0.60 0 15 2 55 0 永丰县恩江镇 20.00 1.80 0 18 3 64 7 泰和县澄江镇 24.90 2.80 0 11 3 99 0 遂川县泉江镇 16.60 1.08 0.83 13 8 81 0 万安县芙蓉镇 17. 10 0.91 0 7 2 56 0 安福县平都镇 22.00 1.46 1.46 10 9 137 40 永新县禾川镇 18.00 0.82 0 19 9 83 0 宁冈县龙市镇 16.00 1.00 0 5 4 37 0 全区合计 279.74 22.52 8.59 191 89 1101 225 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卫职工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不少先进模范人物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吉安市环卫处杨远途同志1990年和1994年被评为省、部级劳模。井冈山环卫所谭述祥同志和李金贤同志也分别于1990年和1995年被评为建设部和江西省劳模。1996年,吉安市环卫处陈宪珍同志被评为江西省“城市美容师”,永新县环卫所李桂龙、吉水县环卫所涂显清、吉安县环卫所刘辟英、井冈山市环卫所李渔清、遂川县环卫所张克钊5位同志被评为江西省先进环卫工作者。江西省人大决定从1996年起每年10月26日确定为江西环卫工人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爱护。
  环卫设施新中国建立初期,吉安城区仅有公厕5座,且破烂不堪,木制垃圾箱102个,配置人力垃圾车10辆。 后来陆续改置铁质垃圾斗、果壳箱、垃圾池。80年代初开始,全区各县(市)陆续购置了洒水车、垃圾车, 有的还购置了扫路车,还兴建了一批公共厕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冲式。90年代后,又陆续兴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除吉安市外,井冈山市、永新、泰和、永丰等县的环卫设施增加也很快。
  据2000年底统计,全区有环卫机械72台,垃圾处理场4座,垃圾中转站17座,一个投资25.37万元的吉安市垃圾处理场正在樟山镇境内动工兴建。
  街道清扫新中国建立前后,全区各县(市)的主要街道和巷道均系人力清扫。1999年7月吉安市环卫处购进一部机械化扫地车,承担着市区几条主要干道的清扫任务,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全区各县(市)收集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置垃圾桶斗,沿街居民住户、单位、店面将生活垃圾按规定时间就近倒入垃圾桶斗,再用吊斗、吊桶汽车运至垃圾处理场。二是采取农用车定线定点定时收集。三是对小街小巷居民住户的生活垃圾实行小板车摇铃定时收集。
  吉安市城区居民区,从1996年7月开始推行垃圾袋装化处理,各住户将垃圾袋存放楼前指定地点, 由街道社区派专人定时收集,送至垃圾中转站,每户每月交纳卫生费3元。实践证明,实行垃圾袋装化, 有效地防止了垃圾的二次污染,是提高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此后,这一举措陆续在全区各县城实施。
  1992年以前,全区的各城镇收集、清运的垃圾基本上是露天堆放,敞篷清运。1993年后吉安市环卫处改革了清运方式,在市区垃圾较集中的适当位置新建了 13座垃圾中转站,中转站建设密封卫生,造型美观,机械化操作便利,极大地减少了二次污染,美化了市容。运输车辆也淘汰了原先的吊桶、吊斗车, 而采用集装箱密封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直接运往垃圾处理场。井冈山市和部分县也购置专用垃圾车进行垃圾清运。
  垃圾处理吉安市环卫处于1982年在城西南3千米近郊天华山兴建了全省第一家日处理能力为2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占地面积7. 6公顷,在1992〜1995年间先后投资50万元在场内配备了一批垃圾处理设备:有垃圾分选车间、皮带输送机、磁选机、振动筛等设备。另辟有垃圾堆放场,最大堆放量为1.8万立方米。该垃圾处理场工艺流程简单,具有投资省、效益高的特点,不仅填补了江西省城市机械化处理生活垃圾的空白,而且在全国中小城市也名列前茅。该场堆放的垃圾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还可生产出农、林、果业所用的有机肥料。此举被评为吉安市科技成果进步奖。1991年处理垃圾3. 6万吨,垃圾处理率达83% ,处理垃圾利用率达100% ,1992年,垃圾日处理量达120吨。
  至1998年,吉安市天华山垃圾场已达到饱和程度,无用垃圾无地堆放。为了解决市区的垃圾出路问题,是年,经省计委批准,由国家计划投资2537万元兴建樟山垃圾处理场。该场位于吉安市樟山镇南瑶村西侧,离市区13千米,占地面积15公顷,日处理垃圾300吨,总库容可达17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为10年,可填埋垃圾138万吨。该项重点工程已于2000年6月动工兴建,2001年8月可部分投入使用。
  井冈山市1988年在茨坪东北面6.7千米处(距319国道1.7千米)新辟垃圾堆放及处理场一处,规划面积达1-1公顷,达到了垃圾清运机械化、堆放场地固定化、处理垃圾及时化的要求。
  其他各县相继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屋)和简易垃圾填埋或堆放场。
  粪便与污水处理 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城市供水设施缺乏,供水量有限,吉安地区各县(市)城区内厕所基本上均为旱厕,厕所粪便由农民进城清运。
  1956年8月,吉安市在禾埠路口、青塘村北、东岳庙背3处建造储粪池12座,可储存粪便1万余担, 储粪周期为2个月。1958年9月在河东建储粪池3座,可储粪便3000担。粪便由近郊农民承包清运清掏。1991年,吉安市在天华山垃圾处理场新建一座200立方米的化粪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自各县(市)城市供水设施建成之后,机关单位和城市居民住宅逐步改为水冲厕所,从80年代起,各县(市)逐步改造和新建了一批水冲式公厕,冲洗粪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设在城区内的医院、一些有废水排放的工厂企业(如江西樟脑厂、国营红声器材厂、江西有线电厂、 江西赣江制药有限公司等)先后修建了废水处理设施,经生化处理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或者单独排放。吉安市正着手筹建螺子山污水处理厂,以解决市区污水处理问题。其他各县(市)除井冈山市外仍是污水与雨水合流排放,最终流入江河,尚无污水处理能力。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一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