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3140 条 3 / 876
3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的历史演变,从唐朝至今的各个时期都有所涉及,包括不同的州、军、府的建立和更名,以及宁波市的解放和隶属情况。
3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区划情况,其中包括了清及清以前、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
3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历史时期明州城的建立以及海曙区内的不同乡、坊的范围和地理位置。其中包括东南隅、东北隅、西南隅、西北隅和城西隅的具体地理特点和相关街道、桥梁的名称。
3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民国初海曙区的行政区划和区域范围,以及各个镇的位置和所辖地域。
3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在1949年至2008年间的行政区划演变。从最初的6个镇发展到现有的8个街道和73个社区。
3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地理环境,其中包括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自然灾异等。
3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海曙所在的宁波地属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太平洋构造域,其基地是华夏古陆。地貌属宁波平原的中心地带,无山无陵,水网纵横。境内仅有的独秀峰、府后山、镇明岭,都是人工用岩石或泥土堆砌而成,并非原生态。
3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的地史演变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地貌形态变化以及地层和构造特征。
3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的地貌演变过程,包括洪积平原形成、河流下切、湖泊形成和海侵等阶段。境内平均海拔高程为2.20米,地貌呈现平原和滨海湿地的特征。
4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的水文情况,其中包括了河道、湖泊、地下水、潮汐等。
4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的河道和湖泊情况。境内曾有多条河道,如古河道与现有街路相交,南关与西关有水系,南塘河、中塘河、后塘河等是重要的河流,而广德湖和月湖是重要的湖泊,其中广德湖已废弃。
4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的地下水情况,主要包括冲积、海积孔隙潜水和冲积、洪积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含水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亚黏土、五砂土和粉土,埋藏较浅易受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漏斗形成,但通过有计划开采和回灌等措施,地面沉降速度逐渐减...
4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流经境区的余姚江、奉化江以及甬江的潮汐特征。姚江大闸的建设改变了余姚江的潮波特征,增大了潮差,导致淤积问题。奉化江和余姚江的年平均涨潮量分别是1796万立方米和1221.70万立方米。
4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区境位于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属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冬季受西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西南气流影响,多异常天气。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4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气候特点。春季温度逐渐回升,气温变化大且频繁,降雨增多;夏季气温较高,梅雨期和台风较多;秋季天气凉爽,秋雨持续,但后期气温回升;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