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2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质地貌
分类号: P562.55;P931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海曙所在的宁波地属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太平洋构造域,其基地是华夏古陆。地貌属宁波平原的中心地带,无山无陵,水网纵横。境内仅有的独秀峰、府后山、镇明岭,都是人工用岩石或泥土堆砌而成,并非原生态。
关键词: 海曙区 地理环境 地质 地貌

内容

海曙所在的宁波地属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太平洋构造域,其基地是华夏古陆。地貌属宁波平原的中心地带,无山无陵,水网纵横。境内仅有的独秀峰、府后山、镇明岭,都是人工用岩石或泥土堆砌而成,并非原生态。
  第一节 地质构造
  地史
  区境地处江南古陆北东端。在漫长地质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三次大阶段地壳下降、上升,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成现代地貌形态。
  距今约2.30亿年前中生代起,地壳运动加剧。距今1.80亿~1.30亿年侏罗纪,发生燕山褶皱运动,伴随大面积强烈火山活动,喷发并堆积起巨厚的火山碎屑覆盖全境。
  距今7000万~100万年,即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初,多陆相沉积。以后海进影响逐渐明显,发生数次大海进和海退。距今10万年第四纪一次间冰期,全球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海曙全境遭海水浸没。距今7万~1.20万年大理冰期,受全球最后一次冰期影响,海面下降,全境地表裸露,受风化剥蚀,为河口三角洲冲积成黄色硬土层所覆盖,海岸线遂离境内。
  大理冰期过后,境内复成汪洋。至距今7500年前,地壳上升海水渐退,形成低平海积平原。受大自然塑造与人类活动改造,几经演变,遂成现今地貌景观。
  地层
  境内区域为宁波盆地、滨海平原所属。地层覆盖新生界第四系滨海、河流冲积相沉积岩系。白垩系分布宁波盆地,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多火山岩夹层。第四系地层发育良好,主要为滨海相沉积。滨海平原区下部,海陆过渡沉积为灰绿、墨绿色亚黏土。中上部为陆相冲积、冲湖积,岩性为二层砂和亚黏土,厚24~52米。滨海相沉积为灰褐、灰黑色富有机质黏土,及亚黏土、泥炭、淤泥质粉质黏土组成,厚3~25米。
  构造
  地壳运动历地槽、地台、陆缘三大阶段。陆缘阶段以大规模火山活动为主,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发育。地层构造表现为断块运动、造盆活动所形成断裂、盆地构造。境区所处宁波盆地系中生代较大盆地之一,位于华东褶皱带北东端,北北东向延展,褶皱构造不明显,可见以贵驷—宁波—宁锋为轴间白垩系盆地向斜。
  第二节 地形地貌
  境内平均海拔高程2.20米。晚更新世初期,暂时性流水携带山区物质由山前向平原堆积,组成洪积平原,后天气转冷,海面下降,洪积平原上形成带状河流。当气候回升转暖,流水作用活跃,河流下切加剧,东侧奉化江河道、北侧古大隐古河道在今城区北部汇合,经镇海入东海。其后海面上升,流水下切减弱,进入以堆积为主阶段,出现河流相堆积地层。晚更新世中期,海面继续上升,河流后缩,宁波平原北部地区演化成湖泊,形成以湖泊为主夹带冲积相物质的灰绿色亚黏土,覆盖于堆积层之上。最后一次海侵中,平原大部分被淹没,形成滨海湿地和湖沼洼地。因海潮内侵,山水出没,呈现水网纵横的地形地貌。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