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05 条 554 / 667
8296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演戏,主要靠化钱请专业剧团上门演出。剧种以婺剧为主,越剧为次。演戏的名称分平安戏、还愿戏、开光戏、贺寿戏、会场戏等几种。 七十年代前演二天三夜为一“票”戏。八十年代以后,增加了两场为三天四夜。1997年开始,毫塘行政村的贺寿戏每年都要演一票...
8297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小唱班的主要导具是各种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民乐)。参加人数8人,每人司二、三种乐器,又充当生、旦、净、丑各种角色,但全是男人担任。 所奏的音乐和所唱的曲词与过去的戏班相同,只是不穿戏剧服装和登台表演罢了。所唱的剧种有徽戏、昆腔和三...
8298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奕棋种类繁多,通常有象棋、军棋、围棋等。我们村最盛行的是象棋。近年来,象棋爱好者逐年增多,几乎男女老少都知道它的胜败局。致于象棋高手各自然村均有几名。棋谱古谱有“金橘秘”“金鹏十八变”等。 军棋爱好者主要出在青少年,尤以中小学生居多。围棋爱...
8299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麻将,以前是有身份和有钱人的赌博工具,普通百姓家难得看见。近年来农村也掀起了麻将热,甚至进了老年协会,成为老人的消闲玩艺,他们虽然也赌输赢,但那是以娱乐为目的,较小的金钱刺激作赌注的,年轻人就另当别论了。麻将主要分“十三不靠”(亦称“十三不...
8300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朴克,在解放初期完全是一种娱乐工具,有“打百分”“四十分”之类。解放后,因解放前的“湖牌”(跟麻将类似,也有钱、索、万之分)没有了,有些人利用朴克代替湖牌作“碰和”用。近年来又发展到“敲老司”、“刮牌”、“五十K”、“三打一”、“二打一”、...
8301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翻九楼是一种民间风俗,是我们永康所独有的,但它又是一桩迷信活动,目的是超度冤魂,讨个平安吉庆。 所谓九楼,要用一高一矮的两根松木柱子,立在较平坦的大片田的中间。高的长2丈2尺(鲁班尺),矮的长2丈。两柱相距约一张双人桌的长度,中间用九张长方...
8302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旧时插头一天,每个种田侬要先吃一双鸡蛋,每个种下脚肥的,也要先吃一个鸡蛋,然后大家一起吃粽,吃年糕。意味“粒粒种,年年高,快长快大,”谓这开秧门。
8303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插秧结束,把有余的秧个,一部分插在田角,以备缺秧时补垦用。还要挑几个秧个回家,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去,称之“关秧门”。
8304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旧时田里稻草除一部分切成数段还田肥田外,一部分挑回家中楼上贮藏,作柴烧。其余挑到附近山丘或溪岸有树的地方把稻草造成稻草蓬,迭到树干上去。稻草蓬,形如胖肚花瓶,树脚留空,稻草头尖及作牛饲料、垫栏之用。
8305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民间种豆,习惯种“敲豆”。稻谷收割后,不用耕田,只用锄头脑把稻茬敲成臼形(开垦),每垦放上四至六颗黄豆籽,盖上焦泥灰即可,豆苗出土后,根据苗情,旱情和田板情况,锄铲两次就可收获。
8306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即封山。要鸣锣晓示,在山上吃禁山酒,酒只准吃,不准带回家,男妇老少都有份。要在山上宣布禁山约,禁山后人人道宋。
8307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民间称师傅为“师爷”,称师傅的妻子为“师娘”。学手艺要拜师。一般春节期间和收种结束之两个时期接洽。拜师时一般要担麦饼肉,果子色之类礼品。欲话说:“师爷大如父,师娘大如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8308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民间绝大多数人家都有用糯米和红粬配制“家酿酒”的习惯。家酿酒,俗称糯米酒、黄酒。老百姓,嗜酒者常饮,要补力时,吃“鸡蛋酒”,会客时、会友时乃办喜事摆宴席,民间也习惯用“家酿酒”作饮料。请客时往往进行猜拳行令,以助洒兴。
8309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农历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俗称写过年对,贴对联。根据所贴的地方不同,有门联,窗联之别,用方形红纸斜贴在房门上的称斗方。门联、窗联正上方用长方形红纸写贴的称横批。横批上所写的意思最好和窗联、门联上的内容大体吻合,或把意思再加深,提高一些。...
8310
知识出处: 陈氏族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宁绍熙年间,陈亮中了状元,一日上朝,光宗见永康新中状之陈亮,年长而英气不,不禁问题: “陈爱卿,你出身在永康什么地方?” “身坐龙窟,手捧两珠,脚踏两王。” “喔,真了不起!永康有哪些地方景致?” “永康有五里花园,十长城,廿里花街。” “...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