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134 条 677 / 809
10141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附近乡村,农民上街都乘航船,每天早晨进镇出售农副产品、选购生活用品后,大多数时间都在茶馆,当地俗语叫“孵茶馆”。
10142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茶担,备有一把大铜壶一一高1米、腹径80厘米,中间有口烧炭竖井,四周腹壁装水,加进冷水片刻,壶嘴就流出开水,供人们饮茶。茶担是专门为红白喜事服务的,茶担师傅到主人家擦桌抹椅,递水冲茶,极为殷勤。
10143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施茶商店或住宅门前放一茶几,茶几上放一可盛5至10斤茶水的缸,缸上有搁板,板上有两只茶碗,供过路人随意取饮,这叫施茶。施茶的茶叶很粗,放姜片、苏梗、薄荷之类,是一种防暑解热的凉茶。
10144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浔风俗,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客人进门,入座侍茶,先上一杯甜茶(风枵加白糖,用开水冲泡),意为一年甜到头。第二道茶是咸茶,即熏豆茶,6种或8种佐料,配置得当。熏青豆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丝有胡萝卜素;腌制过的橘皮,调中快膈,导滞化...
10145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人世间有不少麻烦事,免不了要发生争执,但又怕打官司,为了息事宁人,讨回公道,双方就约定在茶馆吃讲茶。双方当事人、亲友、调解人都到场,秉公说理,不断劝导,有进有退,重归于好。按照吃讲茶的规矩,理亏一方付茶钱。如实泡10壶茶,可能要付20至30...
10146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女儿出嫁后一般都住在男家,女儿生小孩前月余,娘家要准备衣、物馈赠女儿,称之为“端汤”。端汤送礼的物品,各家大同小异,如红糖、鸡蛋、奶粉等营养品,也有送自缝的小人衣、尿布等物。除娘家外,做产女儿的亲戚、公婆、男家亲戚,也都备礼“端汤”。产妇的...
10147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出生第三日,称“三朝”,一般人家都要吃“三朝面”。主人家以加盖鸡、鱼、肉等菜肴的面,款待亲友,分送近邻。如今,有的人家“三朝”日到镇上有名的面馆购以“浇头”面票,分送同事朋友以庆之。
10148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主人设宴庆贺,抱婴儿见客人,称为“摆满月酒”。婴儿满月后,由娘舅抱着理发。
10149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十三四岁的少年学艺或谋生,兴拜师之礼。拜师须有亲友保荐,先生应允后,由介绍人引领,携一对猪蹄、红烛、定胜糕和礼金赠送师傅,行过拜师礼,师徒关系即行确立。学徒期一般为三年,满师后或由师傅推荐或自找门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师徒之间建立...
10150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时值农闲将逝、春耕在即之际,乡下兴吃“撑腰糕”(即米粉做成的糕),意谓壮腰强身,田间劳作免腰痛。
10151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上头糕”是南浔特有的一种民俗糕点,吃起来软糯、劲道,一般商场是买不到的。这种糕方方正正,上面还印有“福”“寿”“喜”等字样或吉祥的图案。此糕是南浔人在举办婚礼时特用的一种喜糕,一般由舅制作麦芽糖舅或姑妈家蒸制喜糕送给新郎以示庆贺,故也叫“...
10152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皇生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烧地藏香。从前,南浔镇上有句俗语“前世不烧狗屎香,今世不结庄人缘”。所谓“狗屎香”,不是把香插在狗屎上,而是“九四香”的别称。相传元朝末年,贩私盐出身的张士诚在苏州起兵,继而在南浔建了一座城,把广...
10153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民俗文化
羿射九日地名传说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位于菱湖镇境内的射中村,古时名射村,缘由为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村中建有羿神庙,又称土地庙,是供奉羿和嫦娥神像的地方。另有祭祀羿、嫦娥的民俗,箭墩、箭潭、九龙戏水池等古迹。后羿射日与嫦娥奔...
10154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民俗文化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荻港民间丝竹”是和孚镇特有的,用二胡、弦子、月琴、横笛、竹箫等乐器和尚有小锣、响铃、木鱼等击拍器乐,以吹、拉、弹、唱等方式,演奏各种民间小调、戏曲及现代流行歌曲。不需要化妆,不需要道具,不需要服装,也不限...
10155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类型: 民俗文化
窑里吹打”是善琏镇窑里村特有的,主要乐器是唢呐和六件锣鼓打击乐器,演奏姿势,可站可坐。一般有六人演奏打击乐器,四人轮换吹奏唢呐。唢呐奏主旋律曲牌,锣鼓则穿插其中,起到烘托气氛之作用。窑里吹打的常用曲目有《将军令》、《水龙吟》、《小开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