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644条
基础文献
69条
析出资源
12380条
图表
10185条
人物
10828条
机构
2022条
事件
20453条
地名
266条
专题
3470条
作品
872条
实物
99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福建省志·烟草志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福建省志·粮食志
福建省志·体育志
福建省志·检察志(1...
福建省志·通信志:1...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物价志:1...
福建省志 环境保护志...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福建省志·旅游志
福建省志·公安志
福建省志·税务志19...
福建省志·审计志
福建省志·工会志19...
福建省志·民政志
福建省志·建设志(1...
福建省志·工商行政管...
福建省志·司法行政志...
福建省志·财政志19...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福建省志·国土资源志...
福建省志·工商行政管...
福建省志·金融志
福建省志·物资志
福建省志·测绘志
福建省志·生物志
福建省志·金融志(1...
福建省志·冶金工业志
福建省志·物价志上册
福建省志·政协志
福建省志·土地管理志
福建省志人事志(19...
福建省志·化学工业志
福建省志·医药志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志·公安志(1...
福建省志·水产志
福建省志·统计志.1...
福建省志·气象志
福建省·检察志
福建省志·地理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劳动志
福建省志·外事志19...
福建省志·交通志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
福建省志·物价志(下...
福建省志·华侨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财税志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
福建省志·人民代表大...
福建省志·农业志19...
福建省志·政府志
福建省志·卫生志
福建省志·地质矿产志
福建省志·电力工业志
福建省志·海洋志
福建省志·人口和计划...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
福建省志·民族志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煤炭工业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1...
福建省志·审判志
检索条件
共 60644 条
3835
/
4043
57511
畲族加工苎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加工苎麻。苎麻加工,苎布织成,主要由畲族妇女完成。苎布经过漂洗,并用染料染成青、蓝、红诸色,便形成色彩强烈的畲家苎麻布。该布可裁制成夏衫、帐子、围裙、腰带、口袋等。
57512
畲族加工靛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加工靛菁。畲民加工靛菁是“绞其汁以灰扰之而成靛”。(①徐友梧:《霞浦县志》,卷11,《物产志》,民国14年。)“蓝有三种:寥蓝、染蓝、大蓝,皆可作靛。掘地成坑,用石灰水浸,取其下凝者以染青蓝。”(②林善庆:《清流县志》,《物产志·货属》,民...
57513
畲族加工茶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加工茶叶。茶叶的加工主要在家庭里进行,少则数斤,多则数担,均由个体加工而成。清末民初,茶业发达的闽东畲族山区有了做茶叶贸易的茶行,也相应有了加工茶叶的作坊,畲族山区生产绿茶。
57514
畲族加工竹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植物
加工竹子。畲民“所制竹器有筐篚”,(③邓光瀛:《长汀县志》,卷35,《杂录畲客》,民国29年。)竹器加工应日常生产和生活之需,包括竹篮、竹筐、土箕、竹笠、竹椅、竹床、竹席、竹扫把等。他们用竹刀将竹子劈成蔑片,继而削成蔑条,再而抽出蔑丝,随之...
57515
畲族竹片造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植物
竹片造纸。闽西南畲民能制作土纸。民国《清流县志》载:“嫩竹久浸,取出捣烂,下槽中,以竹织帘抄之成纸。”(①林善庆:《清流县志》,《物产志·货属》,民国5年。)此纸称为玉扣纸。这种造纸工艺延续至今。清代,罗源县塔里畲族村盛产土纸,俗名“甲纸”...
57516
畲族狩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狩猎。畲民“虽幼小,能关弓药矢,不惧猛兽,盖其性也”。(①林春溥:《罗源县志》,卷30,《杂识》,清道光九年。)清同治《汀州府志》载,汀瑶人(畲民)“善射猎,以毒药敷弩矢,中兽立毙”。(②李拔:《汀州府志》,卷45,《丛谈附》,清同治六年...
57517
畲族柴薪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柴薪。民国《古田县志》载,畲民“男女赴山耕作,每腰系鱼篓,捕鱼螺以为馔羹,执柴刀采薪以供炊爨”。(①余钟英:《古田县志》,卷21,《礼俗志.畲民附》,民国29年。)畲民在农闲时间,常上山砍柴采薪,除自己烧用外,大多挑往集镇出卖,以济日常生活...
57518
畲族建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建筑。畲族村内多有木匠、泥匠、石匠等从事建筑行业。有的畲族村形成“建筑村”。他们农闲外出打工,农忙在家务农。20世纪70年代后,畲族村出现专业建筑队,并组建建筑公司。
57519
畲族植竹、种菇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民俗
植竹、种菇。畲山多竹,畲民在抛荒的土地上常“种竹偿之”。(②黄惠:《龙溪县志》,卷10,《风俗·杂志》,清乾隆二十七年。)闽山“高冈之上多培修竹……即所产竹,大小皆利用,其最小者犹可造纸。初出土为笋,鲜者干者并售贾贩,亦与茶之利埒”。(③卢...
57520
畲族鼓吹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俗称“鼓手班”。畲民擅山歌,也擅器乐,每遇婚丧喜庆、家族礼仪,便凑成小乐队,为乡村平添热闹气氛。闽东、闽北、闽西畲族村都有人员相对稳定的鼓吹班,甚至有以此谋生者。鼓吹班最多人数为8人,俗称“大吹”;最少为4人,俗称“小吹”。乐器有唢呐、笛子...
57521
畲族小腔戏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小腔戏班。小腔戏主要流传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为钟姓畲民的家传艺术。据畲族小腔戏艺人叙述,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该地畲族开基祖钟道庸从江西迁徙至青水时小腔戏就已形成,并兴盛于清咸丰(1851-1861年)以后。民国时期,畲族小腔...
57522
畲族木偶戏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木偶戏班。木偶戏主要流传于闽浙交界的福鼎畲族乡村,以民国时期大路村畲族艺人钟大西为著。1981年,前岐公社安仁村畲民创办木偶戏班,取名“福鼎县民族文化站木偶剧团”。演出时,前台由1至2人提线操作,并连说带唱,后台伴奏5至6人。唱腔有京调、闽...
57523
畲族布袋戏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布袋戏班。布袋戏主要流传于闽浙交界的福鼎市畲族乡村,以浮柳畲族村蓝俊平(又称雷大英)班为著。他13岁随伯父学艺,操业30余年。布袋戏使用的人物偶像、戏剧道具乃至乐器等仅装在两个箱内,前台操作至后台说唱、伴奏以及挑夫均由一人承担。唱腔和说白均...
57524
畲族业余闽剧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业余闽剧团。20世纪50年代始,闽东一带畲族村民自发成立了一些农村业余闽剧团。团员由畲族男女青年组成,一般为30人左右。剧团先在本村演出,不计报酬。外出演出,实行评分分红。剧团以演出闽剧为主,兼演畲族小戏。演出的剧目有《拾玉镯》、《卖花记》...
57525
福安县民族歌舞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民族志
|
类型:
艺术
福安县民族歌舞团。1958年4月1日该团成立,演员以畲族为主体,表演畲族歌舞,仅维持了一年时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