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8208 条 155 / 2548
2311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重点围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领域,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植、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三个重点,建立...
2312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采用ERP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 CAM)、工业智能控制、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 “十五”期间完成技术改造投入...
2313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为重点领域,从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314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和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
2315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独立的技术开发机构,其他生产性企业也要建立科研开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316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实施专利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建立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坚持重大科技计划进行前期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调查分析,以是否获得专利作为立项目标和验收指标。
2317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和广泛利用社会资金的高新技术投融资体系。各级财政要把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作为投资重点,逐步增加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有条件的要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经费。
2318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根据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212”人才工程,继续实施中青年科技基金计划,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构筑济宁市人才高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
2319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推进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贸易、信息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建设。
2320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工作的领导,把高新技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大项目要实行责任制, 明确分工,细化措施,落实到人。各级科...
2321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2002】28号中国共产党济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02年12月5日至6日举行。全委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了省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
2322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充分认识十六大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六大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
2323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济宁市确立的新世纪初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组群结构大城市的发展定位,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符合十六大精神,...
2324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不动摇,增创发展新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创发展新优势。
2325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 类型: 正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