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301
颗粒名称: 九、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
分类号: F26
页数: 1
摘要: 根据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212”人才工程,继续实施中青年科技基金计划,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构筑济宁市人才高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引留学生来济宁市创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发展

内容

根据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切实抓好“212”人才工程,继续实施中青年科技基金计划,培养一批在市内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构筑济宁市人才高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吸引留学生来济宁市创业。支持企业和科技人员通过项目共建、人才联用、技术资金联股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专家、学术带头人和各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引进政策。
  26. 改进和完善人才奖励政策和分配制度, 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奖励的档次和水平,把科技成果奖励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上来。认真落实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逐步建立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积极推行科技人员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课题工资制和主要科技人员年薪制等, 实行报酬与业绩挂钩,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