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图书馆
济宁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宁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50320020210002307
颗粒名称:
三、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
分类号:
D0
页数:
2
摘要: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不动摇,增创发展新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创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
党的组织
会议
内容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不动摇,增创发展新优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增创发展新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强化现代工业化意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走岀一条具有济宁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把济宁建成国家级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推动主导产业向集团化迈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实施大项目战略,争取每年新上一批“高大外”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不断增强小城镇经济集聚功能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全方位的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把招商引资特别是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千方百计求突破。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着力培植具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揽工程、开发资源,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的思路和“四个一体化” 的原则,扎实有序地推进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 规划实施好新一轮城市建设“绿亮清”工程,使城市面貌和功能有一个大的改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创造环境、 搞好服务,再掀民营经济发展热潮。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经济成分实现公平竞争, 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让全市人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全面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城乡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使各个层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及时保障和救助。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社区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知识出处
《中共济宁年鉴2003》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主要反应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识和研究济宁市情、交流社会信息,指定政策、指导工作等重要资料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