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202 / 4093
301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双虹卧波县城东部,万年桥、太平桥横跨盱江之上,两桥次第平列,犹如双虹卧波。南对“军峰卓笔”,北倚“武岗玉笔”,东临“大富仙踪”,西枕“赤面芙蓉”,盱江美景,尽集于此。印石呈章城郊西北有红屏山,又称赤面石、赤面山。山上有石室、石刻。整个山体如...
301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城东部,万年桥、太平桥横跨盱江之上,两桥次第平列,犹如双虹卧波。南对“军峰卓笔”,北倚“武岗玉笔”,东临“大富仙踪”,西枕“赤面芙蓉”,盱江美景,尽集于此。
301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郊西北有红屏山,又称赤面石、赤面山。山上有石室、石刻。山东面石壁如利刀削切,平整似镜,色红如朱,山石稍斜如印纽。整个山体如印章倒置,故名“印石呈章 ”。
301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凤岗即凤凰山,今名登高山,位于县城西北部。相传古时曾有凤凰翔集于此,故名凤凰岗。山脊隆起,突兀峻峭。山腰镌有“凤岗”二字。宋治平元年,太守黄师道在此山建有“翔凤”、“羲光”、“望仙”、“凌云”、“朝京”五亭。每逢重九,登临山顶观日出的人很多...
302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富山,一名大阜山,位于县城东7里处。山形如屏风,绝顶有三仙祠。
302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邻县南丰军峰山遥峙南天,每当红霞辉映,漫步万年桥、太平桥,倚栏远眺军峰,犹如“卓笔”戳天,其景尽收眼帘。
302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武岗山、聚星塔即景。武岗山位于县城东北5里处。山下有武岗深潭,山上有聚星古塔,戳天立地,雄伟壮观。每当碧云蓝天,潭水映塔,交相辉映,极目远望,犹如玉笔生辉,故有“武岗玉笔”之称。
302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武岗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北5里处万年桥东头。遗址顺着起伏的山地向东北延伸,东依高山,西濒盱江,东西宽50米,南北长70米,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遗址表层,各种印纹陶片到处可见,还有夹砂红陶、黑色硬陶器物残片,其中瓴形器脚具有商周遗物的典...
302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武岗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北5里处万年桥东头。遗址顺着起伏的山地向东北延伸,东依高山,西濒盱江,东西宽50米,南北长70米,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遗址表层,各种印纹陶片到处可见,还有夹砂红陶、黑色硬陶器物残片,其中瓴形器脚具有商周遗物的典...
302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东北5里处万年桥东头。遗址顺着起伏的山地向东北延伸,东依高山,西濒盱江,东西宽50米,南北长70米,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遗址表层,各种印纹陶片到处可见,还有夹砂红陶、黑色硬陶器物残片,其中瓴形器脚具有商周遗物的典型特征。北面水沟...
302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明益端王朱祐槟藩宫。始建于弘治五年,竣工于弘治八年。王府呈长方形,占地约三万平方米。其地址东临盱江,西含人民广场,北至天一山,南伸延至今生产路小学。四周以砖石垒墙,谓之“王城”,高二丈余。王城原设4门:东叫体仁门,西叫遵义门,北叫广智门,...
302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西南40华里的株良乡云市村一带。窑址分布极广,东北至路东,西南至泷油、中云。其中私伢窠、老兜树两处的古窑,均为梯形,窑长17米,上宽3.8米,下宽5.8米,北高东低。从堆积的瓷片中发现许多敞口碗、扁形碟和长筒形瓷杯,以影青釉瓷居多,...
302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株良荷塘村西南。瓷片、窑具堆积约5华里。主要以烧造敞口碗、杯、碟为主,釉呈灰白和黄白色,纹饰多为刻花纹。烧法一为匣钵烧,二为叠烧。釉色多影青、豆青等。器物造型、釉色、胎质和纹饰均具宋代风格。
302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河垅毛家窑村。因年代久远,窑址破坏严重。窑底采集的陶片有乳钉纹瓦档、“寿”字滴水、子母扣沟瓦,质地坚厚,品种多样,工艺清湛。
303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万年桥为江西今存最长之石拱古桥,始建于明末。位于县城东北5里之武岗山下,古歇洋渡口。桥长411米,高10米。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跨度14米,23孔,24墩,前墩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