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86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27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疟疾 俗称“背寒”,1949年前是严重危害群众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常见的疾病以“间日疟”、“三日疟”为主,山区发病率为高。抗日战争期间,机关、学校迁移山区后,学生染病者近5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有力防治措施,...
127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地甲病,1979~1982年,莆田地区(7个县)在省防疫站指示下,开展地甲病普查,经调查结果,属非病区。
127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地氟病和克汀病、 1980年6月,境内莆田地区医院报告1例氟骨症病例,患者系莆田县白沙公社白河大队人。同年地区防疫站组织调查组调查当地水井,含氟量高达5mg/升,在全省先发现高氟水是引起地氟病的原因。1984年起对氟病区进行改水措施。至1...
127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医疗
麻风病,俗称“爬斑”、“孤老”,系严重地方性传染病。1949年前虽建有安养院,但由于麻风病人多,除少数人被收寄外,多数沿门求乞,“孤老”至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强制性住院治疗措施,病人由国家实行供给制。1958年和1977~...
128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三清殿是道教殿宇元妙观建筑群中遗存的主体建筑物之一,座落于莆田兼济桥(今城厢区观桥)附近,1961年5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妙观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128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东岳殿系北宋玄妙观三清殿的东配殿。保存有宋代龙柱和明代梁架结构,梁架上彩绘有道教图案,是南方罕见的道教古建筑实物。
128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广化寺在荔城西南郊2公里的南山(即凤凰山)麓,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福建著名大丛林,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开放的古刹。 南朝永定二年(558年),邑儒郑露兄弟舍其南湖住宅以建金仙庵,隋开皇九年(589年),扩建后更名“...
128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位于城内东岩山,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创建,简称为东山寺,是城厢区的第三丛林。整座庙宇面积700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回廊及法堂、僧舍。内尊金身佛像、四大金刚,大雄宝殿后面有唐式三级八角空心石塔,右侧是“三一教”创始人林...
128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梅峰光孝寺位于城厢区梅峰街,是名传遐迩的一大丛林,全国重点开放的佛寺之一。 寺的前身,只是一座建在梅峰山的观音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邑人黄氏因梦得麟儿而生李富,为酬夙愿,乃舍周围山地百余亩,把小亭扩建为寺。宋祟宁二年(1103...
128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石室岩在荔城西郊,下磨村后山。 唐大中六年(852年),高僧妙应在此创建道场,诵经礼佛,筑有“石室岩精舍”。高僧往来,常骑两只驯虎,人们称他为“伏虎祖师”,称石室岩为“伏虎岩”。宋崇宁五年(1106年),徽宗赐额,“精舍”因名“妙应寺”。...
128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云门国清寺在城厢区北大路英龙街双池里,是全国少存、莆田仅有的云门宗寺院。 云门宗是五代时文偃(864~949年)在韶州(其州治在今广东韶关)云门山光泰禅院开创的,其禅风以锋辩险绝著称。文偃初参道踪(780~877年),后得法于义存(822...
128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位于城厢长寿街庙前,明洪武三年(1370年)创建,后屡有重修扩建,殿宇规模宏大。现只存仪门、正殿和后殿。正殿完整地保存了明代梁架结构,其特点是使用减柱和移柱法,梁架不直接放在柱上,是在内柱上置横向的大内额,以承各步梁架,增加殿内活动空间。为...
128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初名警善院,唐开元年间,改名万安水陆院。五代后晋天福间(936~947年)改名天福寺,俗称凤山寺。寺宇规模宏大,50年代后拆毁,现只存大雄宝殿一座,为清道光年间建筑物,气派雄伟,斗拱结构精巧,但柱下櫍础俱是宋代复盆式石作,为莆田市现存古建筑...
128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景区
位于荔城西门外安福村,创建于明末,其建筑规模虽小,却是历史名人行迹纪念地。清初,“直声震天下”的莆田惟一的中国名臣彭鹏曾居此读书。清末一些文人称誉此庵与宋时郑樵的“夹漈草堂”、林光朝的“蒲弄草堂”同为乡先贤古迹。
129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即植于城厢区英龙街原宋氏宗祠中的“宋家香”荔枝树,亦即邑人宋端明殿学士蔡襄《荔枝谱》中的“宋公荔枝”(宋公,名诚)。 《荔枝谱》成书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谱载:“宋公荔枝,树及高大”,“世传其树已三百岁”。说明“宋家香”迄今已有1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