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岩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174
专题名称: 石室岩寺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31.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石室岩在荔城西郊,下磨村后山。 唐大中六年(852年),高僧妙应在此创建道场,诵经礼佛,筑有“石室岩精舍”。高僧往来,常骑两只驯虎,人们称他为“伏虎祖师”,称石室岩为“伏虎岩”。宋崇宁五年(1106年),徽宗赐额,“精舍”因名“妙应寺”。 明成化年间,寺圮。万历五年(1577年),礼部尚书陈经邦助僧能善、法兴募资重修大雄宝殿、大士堂。其后邑人陆续建起元帝祠、八仙祠、祖师殿等。于是,素以佛寺扬名的石室岩成了释、道合壁的胜地。 石室岩有大雄宝殿、灵霄别殿、北极殿三座主殿。它与原有的古塔以及山门、笙歌台、僧舍、客堂、斋堂等等,构成了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石室岩除了寺廊外,还有多处文物: 石门自山坡拾级而上,有两块巨石夹道对峙,形若门夹;左边石上刻有篆文“伏虎岩”三个大字,刚健苍朴,系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天游道人文左钺的手迹。 石室在北极殿左侧,有巨石长十余米,突兀于群石之上,悬空伸展,状如舌头,因称“龙舌石”。上有古榕盘结,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石下空阙如室,相传是唐妙应祖师跌坐修真之所,石室岩因此得名。 海印洞石室的右后侧,另有别洞,外狭中敞,东海在望,名日“海印洞”,取佛教楞严经“海印发光”之句。洞口石上尚存心玄题镌的“海印洞”三字。 七级方形砖砌古塔其形制罕见,相传为唐代方孝子所建。 卓锡泉“卓”,立的意思;“锡”,僧家手中的锡杖。世称僧家在某地居留为“卓锡”。卓锡泉在石室之西,出泉之处,石上刻有心玄题写的“清泉幽石”和“卓锡之地天然,非择障离尘”等字。泉水清冽甘纯,不涸不溢,相传为唐妙应祖师卓锡所遗。 石龙双柱灵霄别殿前的蟠龙石柱一对,各高丈余,雕工精致,形象逼真,为清初石雕艺术珍品(此蟠龙石柱原系城内元妙观通明殿西配殿廊柱,1938年移此)。 此外,岩上还有仙迹、虎泉、曲水池、空观石、涅磐台诸景点,以及明、清摩崖题刻多处。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妙应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