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梅峰光孝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173
专题名称:
梅峰光孝寺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30.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梅峰光孝寺位于城厢区梅峰街,是名传遐迩的一大丛林,全国重点开放的佛寺之一。 寺的前身,只是一座建在梅峰山的观音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邑人黄氏因梦得麟儿而生李富,为酬夙愿,乃舍周围山地百余亩,把小亭扩建为寺。宋祟宁二年(1103年),徽宗赐匾“梅林佛国”;次年敕改“崇宁禅寺”;政和元年(1111年),高宗敕1赐“报恩光孝寺”;越五年,改称“光孝寺”。人们惯称为“梅峰光孝寺”。 朝廷多次赐匾,使梅峰寺在宋代,名重一时。旋经元代,以至明、清,其间遭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犯莆时的焚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官军驻寺时的火灾,梅峰寺经受极大的破坏。幸得邑人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对僧月珍及清新疆道监察御史江春霖对僧微嘉的扶持,梅峰寺先后中兴。 “文化大革命”期间,梅峰寺遭受空前浩劫,寺废僧散,佛像、文物荡然无存。1979年,在海内外僧众的鼎力资助下,征地扩建。 梅峰寺有20多座重修扩建的殿堂楼阁,构成一组巍峨壮观、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总面积18300多平方米;寺周围墙长1000多米;全寺匝地总面积达5.3万多平方米。寺宇殿堂,重新装修;所有佛像,均塑金身。 花岗石的巨大牌坊,雍容肃立,上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梅峰光孝寺”五个楷体字,金光闪耀。中轴线,贯串着天王殿、瞻拜亭、大雄宝殿、法堂和大悲殿,全长254米。法堂上为藏经楼,左右分别为望海楼和卧轩。左侧次第为东护厝、伽蓝殿、钟楼、尊客堂、斋堂、僧舍、功德堂;右侧次第为西护厝、祖师堂、鼓楼、净业堂、禅堂、方丈室。 钟鼓楼左右耸立,重檐翚飞,俱为戗角三层建筑。钟楼的第三层,原悬一口宋代名匠蔡通铸于绍兴二年(1132年)的大铜钟。据传说:此钟声响可达20公里之外的江口等地,音有抑扬,能卜阴晴,惜于清光绪年间,熔于烈火。现存的一口,是后来仿照宋钟模式重铸的。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唇厚5厘米,重约1500公斤,钟上铸着《大悲咒》等543字。此钟发音宏亮,绵延舒缓。每当晨曦露动之时,那浑厚绵延的钟声,十分悦耳。故有“梅寺晨钟”之美称。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