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48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06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位于度尾镇后埔村。库区集雨面积50.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6000万立方米,总库容1464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8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库区淹没耕地198亩,迁移人口26户,126人,由仙游县水电局林庆洪等人设计,李斌和林庆洪先后负责...
707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九仙溪梯级水电站工程位于仙游县西北部,是九溪跨流域引水入仙水溪水电开发工程的总称。即在仙游县境内的大樟溪支流九溪上筑坝蓄水,并以溪尾水库为中心,将4个水库通过引水隧洞联在一起,组合成龙头水库工程,再将水源跨流域引入低河道的木兰溪支流仙水溪分...
708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仙游于唐代已产冰糖。宋《闽中记》载:“获蔗节疏而细短,可为稀糖,即冰糖也。”宋乾道年间(1165~1173),冰糖销往国内外。明、清代发展较快,全县有20多家用蔗糖为原料制炼加工冰糖。民国35年(1936年)增至30家,年运销量达3250吨...
709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时期,仙游糖果业为个体经营,产品有糖核、糖枯、剪刀糖等,主要供儿童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糖果需求猛增,全县有私营糖果坊85家。1954年,城关3家糖果坊从福州引进手压糖果机,批量生产糖果,品种有硬糖、蛋白软糖、...
710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仙游的糕饼生产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手工制作的蓼花、麻简负有盛名。民国时期,城关、枫亭、榜头等地有20家糕饼作坊和70多户家庭生产点,年产糕饼130吨。主要产品有肉饼、枫亭糕、光饼、葱饼、蛋糕、雪片糕等30多种。特别是枫亭产的枫亭糕销往惠安...
711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仙游罐头业于60年代后期开始并逐步发展。至1982年,县罐头厂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有蘑菇、草菇、龙眼、荔枝、枇杷、柑桔、菠萝、木耳等20多种罐头,其中蘑菇罐头占90%。1985年,产罐头2815吨,产值918.3万元,其中出口创汇409.5万...
712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宋代,仙游民间已有传统的家酿红酒及烧蒸米酒。宋《仙谿志》载:“酒则以秔(粳)为曲”。清代酿酒已初具规模。民国时期,私营酿酒作坊较为普遍,较大的作坊有10家,年产白酒31吨。1954年,私营酿酒11家,年产白酒35吨。1956年,在城关木兰街...
713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清代,城关、榜头、郊尾、枫亭各有两家酱园作坊。民国时期,发展至35家,年产酱油818吨。1951年,全县有私营酱油作坊45家,职工135人,年产酱油1050吨,产值15.73万元。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公私合营的城关酱油加工厂、...
714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5年,在郊尾创办私营华兴炼乳厂,采用土法炼制乳品,职工7人,年产量10.23吨,产值1.88万元,1957年,改为地方国营仙游乳品厂,年产乳品27.57吨,产值7.72万元,职工9人。1972年,购置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年产乳品...
715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前,仙游仅用手工制作绿茶和红茶。民国时期,园庄枫林从闽北引进乌龙茶制法。1957年,枫林茶场兴办全县第一家半机械化茶叶初制厂,年制乌龙茶4吨。1971年,引进铁铝合金的电动揉捻机,提高初制机械化制茶。1978年,度尾创建全县第一座机械化...
716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以前,多为农户用土砻、石碓、石磨等简单工具自行加工稻谷、大小麦。民国时期,全县除有100多处畜力石碖磨坊加工粮食外,大部分仍由农户自己加工。30年代始,城关、榜头、枫亭等地先后采用煤气内燃机配碾米机加工粮食。至40年代,全县采用机械加工...
717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及民国以前,仙游食油加工沿用古老的榨油车,每架榨油车日加工花生果200~400公斤,产油率2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全县有100多座油坊,日加工花生果20吨。1952年,度尾中岳、三盘店办起榨油厂,职工20人,年产花生油30吨...
718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民采用水车推动石磨磨粉。1948年,全县有水磨100多处。1950年后,城乡面粉加工业有所发展。1952年,国营第一碾米厂装用磨粉机1台,年磨粉3吨。粮食统购统销后,各地集体经营的碾米厂陆续装用10台、12马力内燃机...
719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50~70年代,县内一般仅在碾米厂附设饲料加工粉碎设备,为群众加工。80年代以后,饲料加工有较快发展。县粮食局先后在城关、榜头、度尾、枫亭等地粮油加工厂,试产家禽配合饲料。1985年,县兽医站在温泉投资5.8万元新建仙游县饲料厂,年产混合饲...
720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仙游枫亭沿海盛产海盐。据宋《仙谿志》载:“盐则编竹为盆”,即以竹盆晒盐。宋初,泉州等4州实行“产盐法”,强制百姓计产输钱。仙游年产食盐二十七万八百六十九斤,计钱五千三百八十二贯七百三十四文。清初,实行民制,商运、商销。乾隆七年(1742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