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79 条
2022年
67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679 条
其他
51条
动物
9条
工业产品
28条
植物
1条
民俗
328条
水果
13条
疾病
9条
矿产
1条
粮食
3条
美食
1条
艺术
7条
1条
药物
2条
蔬菜
10条
谚语
15条

颗粒列表

共 679 条 39 / 4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71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早稻是一年农业生产中第一熟作物,也是农业大熟,村民的主食。因此,旧时习俗郑重其事。第一天插秧称“开秧门”,家家户户要吃“金团”(一种糯米粉做的,里面装有豆腐、肉、香料、腌菜的馅,状如现时肉包子般),腌鸭蛋等。条件好的人家还要置办酒席,以示生...
572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由于地处山脚边,多梯田。旧时,用水灌溉条件极差,大部份为“仰天田”(靠老天降水灌溉),天晴即干。村民以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开挖了大大小小44口山塘。但用水还是相当紧张。十年九旱,一年里多次旱。所以农田用水十分宝贵。由于季节、气候的影响,...
573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每年三四月,八九月间,春花作物(如草子、蚕豆、豌豆等),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蔗、芋等)快成熟季节,禁田野是必须举办的一项活动。由几个有威望的长辈出面组织,用松木做桩;削出一个平面,上写“严禁田野,违者重罚”字样,插遍每个畈的路边田边上...
574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由于地处山区边沿,特别是山沿田的农作物受鸟兽践踏啄食危害严重,所以在作物成熟时节,育秧谷子刚出田至幼芽期,在田边遍插稻草人,身穿破衣裳,两手平举,两脚撑开,头戴破帽,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或用五色废旧纸装饰,形状百奇。或用废纸条粘于小竹杆、小...
575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每天(或隔1—2天)傍晚由老人义务敲锣,边敲边喊:“火烛小心”,提醒村民注意用火。锣声、喊声要绕村转个遍。这个习俗一直传留至今。早些年由大队记误工为报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用现金为报酬。如今在“小心火烛”后面加上一句“电灯关掉睏...
576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从事各种娱乐,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祷丰收,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节日活动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家家清洁盛装,合家团聚,拜谒尊长,吃团圆饭;贴春联...
577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七日,称“元宵节”。“元宵”本是指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过去元宵风俗首先重在观灯,重在烟火,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故“元宵节”又称“灯节”。 下村,元宵节期间迎三冠龙灯,都是自愿迎的。
578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种。 旧时,每年清明节前几天,杨氏子孙都要带着香、纸、炮、烛,抬着装有猪头、鹅、猪肉、豆腐、春笋、大葱、黄酒等祭...
579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端午节亦称“端五节”、“端阳节”或“蒲节”。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日投汨罗江自沉。届时,人们插艾蒲、吃粽子、饮雄黄酒和在小儿衣襟上系香袋等,以期禳灾疫,去虫毒。 前山杨村在端午节这天也有插艾蒲、吃肉麦饼、悬佩...
580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时值秋季正中,故名。旧时,不少地方妇女们或姑娘们要在晚间拜月。拜月所用供品为各种月饼和切成花篮状的西瓜等,形状皆为圆形,寓意合家团圆。 在中秋节,村民,特别是有小孩子的家庭,几乎家家都有拜月的习...
581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重阳节,旧时,大部分村民要上方岩、拜胡公,以求胡公保佑。上方岩时,家家户户要裹粽。当步行到“剥粽岭”时,大家都要坐下来休息、吃粽,所以有“上方岩为了粽”之说。拜完胡公后,总要买点方岩“神赐”,如小喇...
582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工业产品
蒙芯,永康话叫蒙撑,德清人叫梗子,是溪滩上的蒙甘芯,就是当今缚蒙扫帚用的那种蒙芯。 蒙芯的用途,用于浇蜡烛用的芯,在蒙芯上缠上灯草之后是蜡烛心。 销售地点是德清县新市镇。当地人设有商行若干个,其中沈聚兴梗子行几乎是亳塘人的商行。由新市镇销往...
583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工业产品
清光绪十五年(1890),亳塘村人创办的首家铸锅作坊锅炉,由应文龙在四十五都新渥开业。光绪廿九年(1903),由亳塘人开办的第二个铸锅作坊由应文贵在芝英百集开张。次年应文郎的家庭作坊相继开炉,亳川应氏的铸锅业在永康占了半壁江山。 当时学铸锅...
584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舞九狮,先要制作九狮图。 九狮图,先要做一个大似轿子的九狮笼。早年多用木材构结,近些年来,发展到用钢材焊接。长方型,约1.5×2米×1.2米,类似轿子,四边装扮上各色花边,顶上伸出离架3—4米的木杆,杆端挂一个竹篾制作的圆形球珠和几个滑轮。...
585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 类型: 民俗
三十六行,由两人打大锣,装扮成滑稽的丑角走在前面,后面跟着身背木犁(导具)的农夫和泥、木、铁、篾、石、裁缝、织布等各行人物以及卖花、医生、看风水、取牙虫、相命、和尚、道士、尼姑、脚肚建锅灶的单身汉、偷鸡吊狗的小偷、《封神榜》中的姜公钓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