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249 条
2022年
124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249 条
其他
505条
动物
22条
土地资源
115条
工业产品
122条
植物
11条
民俗
87条
水果
1条
玄学宗教
37条
疾病
56条
矿产
15条
美食
31条
艺术
48条
药物
1条
蔬菜
137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1249 条 12 / 8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6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驴皮人称“影人子”。用驴皮制作人、马、器械等,由人操纵。以银幕为背景,配以音乐,由鼓乐者演唱完整的故事。“影人子”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解放前,驴皮影颇为流行。逢年过节,庆祝丰收、求雨、赶会,均有影戏演出。兴隆山区太平村五马架屯任子...
167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鼓乐指吹打艺术。俗称“对棚子”、“上买卖”。乐器有唢呐、笙、管、胡琴、鼓、钹、锣、板等。演奏形式有打通、唢呐独奏、重奏与合奏,还有笙、唢呐、各种卡戏、串三件及三龙吐须、顶盘子、跨碗等杂耍绝技,以唢呐演奏为主。解放前,唢呐艺人有张洪义、赵长海...
168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太平鼓又称“单鼓”、“烧太平香”。解放前,广为流传。烧香时,主人杀猪宰羊,大摆宴席。鼓者手持扁鼓,腰系铜铃,边敲、边唱、边舞,叮咚作响。“单鼓”多为“烧香还愿”所用,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解放后,破除迷信,禁止“单鼓”活动。
169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疾病
1946年7~8月,发生霍乱流行,全县有1838人患病,死亡1211人,发病率0.5%,死亡率65.9%。接着又有鼠疫等7种传染病流行,给人民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170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疾病
结核病防治:建国初期,由于医疗水平低,发病率一直较高。1963年,区妇幼保健站开始对儿童施行种卡介苗,结核病及时得到预防。1973年,区医院设结核病科,负责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下降。1979年2月,成立区结核病防治所,配备了...
171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疾病
1960年,成立长春市郊区驱绦除囊防治委员会。各管理区、农场成立相应的防治机构,各卫生院具体指导,医务人员分片包干,进行宣传,普查防治。全区培训防治人员226人,普查176741人,查出绦虫病患者198人。经治疗,驱下绦虫68条。为加强对猪...
172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疾病
1960~1975年,全区共有21人。1979~1980年,区畜牧部门对全区存栏牛、羊进行检疫,免疫率分别为90.8%和85.77%。1985年,区医院组成布氏杆菌病治疗小组,对该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到1988年,已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173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疾病
郊区地方病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多分布在境内丘陵半山区的村屯。
174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饮食解放前,境内人民主食以高粱米、玉米面、小米、杂粮为主,逢年过节吃顿面食(饺子、面条)、米饭及少量鱼肉。富人多食小米、粳米、白面,年节杀猪宰羊。 解放后,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忙日食三餐,农闲日食两餐,多以小米、高粱米和玉米面为主食,兼...
175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服饰解放前,人们经济地位不同,服饰亦有所不同。富人身穿绫、罗、绸、缎,单、夹、棉、皮,四季更换。妇女多穿流行旗袍,刺绣镶边,色式多样。腕佩金、银镯和手表,指带戒指,耳挂耳环。贫家男女老少衣料均以白、黑、兰色土布为主。东北沦陷时期,农民穿用棉...
176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住宅解放前,农民在住房上,贫富差别很大。富者住四合房、大院套,贫苦农民住茅草屋,土坯房。一间房,顺山炕;三间房,两家住,中间是厨房。人口多者南北炕。村屯建房无统一规划,随地而建,房舍座落散乱。 解放后,农村住房与城镇住房差距逐渐缩小,草房逐...
177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交通工具解放前农村的道路都是土路,且多属荒径小路,代步工具极为缺乏。富人外出骑马坐小车或自行车;贫人赶集上店,买卖货物,手提肩挑,推车或乘坐大车,骑自行车的亦不多见。 解放后,村村都有晴雨畅通的砂石路。农民外出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乘坐摩...
178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旧称“过年”,现称春节。农历腊月初八日以后,就着手准备过年,二十三日祭灶,称“过小年”,各户均以香烛、灶糖等供物祭灶。自是日起,家家妇女赶制新衣、新鞋,拆洗被褥,淘粘米,做豆包,蒸馒头、做豆腐、杀鸡。二十八、九日家家户户扫...
179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称灯节,古称“上元节”。当天家家包饺子,煮元宵。夜里,家家户户悬挂彩灯,小儿提花灯,燃放鞭炮,赛灯观火。村民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鼓乐喧天,十分热闹。 解放后,正月十五日闹元宵之风极盛。每年各乡(镇)组织秧歌...
180
知识出处: 长春市郊区志 | 类型: 民俗
清明节解放前,此日家家都到祖先墓前扫墓、焚香,吊祭,修墓填土。解放后,清明节当天,子女都到先人墓地或殡仪馆上供礼拜,祭祀先人,缅怀前辈业绩,不忘养育之恩。各单位,各中、小学师生都到附近革命烈士墓地或革命烈士陵园祭祀,佩白花、献花圈、读祭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