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451 条 20 / 164
28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科举时代的私塾、社学管理不正规,只有府学才设学正和教授;训导两署(处)。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中小学堂的主要领导为“监督”(校长),另设一“坐办监督”的责任是抓学校的全盘工作;“坐办”主要协助监督作好财务供应、校务建设、生活管理等事宜。
28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教育经费主要靠学生、学田、官吏赠捐和国库拨款。当时仅重华书院就有学田936亩,每年收租400串。1882年知府樊希棠捐银300两,曹州府所辖11县令捐银500两,各县绅民捐钱2300串,其他捐钱1700串;菏泽知县凌寿柏自愿捐1000...
28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私塾,是科举时代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菏泽城乡亦大办私塾,据1882年统计,全市有近200处,学生近2000人。私塾,有几家联合聘师设立的“学塾”,有地主、绅士聘师同设的“家塾”,还有塾师自设的“学馆”,另有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或私人捐...
28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私塾,是科举时代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菏泽城乡亦大办私塾,据1882年统计,全市有近200处,学生近2000人。私塾,有几家联合聘师设立的“学塾”,有地主、绅士聘师同设的“家塾”,还有塾师自设的“学馆”,另有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或私人捐...
29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书院是科举时代一种学术研究机构。始于唐,盛于明清。初以研究学术、藏书为主,后以讲学迎接科举考试为主。1596年,曹州兵备使李天植兴建重华书院,院址在现菏泽烟厂北端,规模20亩。此书院曾多次缮修,并曾改称过爱莲书院。书院设“院董会”,由本县著...
291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国时期菏泽学前教育不发达,但在城里,幼儿教育也有了初步开展。1909年在教育界名流王鸿一的倡导下,创办了 “菏泽保姆养成所”,培养幼儿师资,不过未办成幼教机构,成绩优者充当了小学教师。
292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国时期菏泽学前教育不发达,但在城里,幼儿教育也有了初步开展。1909年在教育界名流王鸿一的倡导下,创办了“菏泽保姆养成所”,培养幼儿师资,不过未办成幼教机构,成绩优者充当了小学教师。
293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幼儿教育机构纷纷建立。1949年8月,冀鲁豫行署在城里火神庙成立保育院,有教职工36人,收干部子女(幼儿)40余名。1950年地委专署正式成立幼儿保育院,招收大小两班(大班3-7岁,小班3岁以下),都是“供给制”子女。
294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01年8月清廷令各县书院改为小学堂,1903年由王鸿一主持将重华书院改为“菏泽县立髙等小学堂”,成为菏泽县的第一所小学堂。翌年,菏泽第一、二公立小学堂相继创办。
295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01年8月清廷令各县书院改为小学堂,1903年由王鸿一主持将重华书院改为“菏泽县立髙等小学堂”,成为菏泽县的第一所小学堂。翌年,菏泽第一、二公立小学堂相继创办。
29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废科举兴学堂后于1903年贯彻清廷制定的“癸卯学制”,其学制规定儿童7岁入初等小学堂,修业5年;高等小学堂修业4年,共9年。小学可以男女同校,也可专设女子高等小学。
29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古代社会启蒙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有《仓颉篇》、《博学篇》、《爰历篇》、“四书、”“五经”、《急求篇》、《千字文》、《蒙求》、《兔园册》、《太公家教》、《家范》、《百家姓》、《三字经》、《蒙童训》、《蒙童须...
29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初,在洋务运动和“戊戍变法”的影响下,清廷令地方试办中学堂。当时中学堂有三种:一是官立,以府治命名,直接受省高等学堂或提学司管辖;二是公立,经费由地方公款开支;三是私立,由私人捐款创办。当时菏泽相继出现3所学堂,即官立曹州中学堂、公...
29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20世纪初,在洋务运动和“戊戍变法”的影响下,清廷令地方试办中学堂。当时中学堂有三种:一是官立,以府治命名,直接受省高等学堂或提学司管辖;二是公立,经费由地方公款开支;三是私立,由私人捐款创办。
30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末年中学学堂制执行1903年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中学堂修业5年,不分高初中,也不分科。但到1909年学部规定,在中学生入学之初分文、实两科,学制仍为5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