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2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校管理
分类号: G526
页数: 2
页码: 459-460
摘要: 科举时代的私塾、社学管理不正规,只有府学才设学正和教授;训导两署(处)。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中小学堂的主要领导为“监督”(校长),另设一“坐办监督”的责任是抓学校的全盘工作;“坐办”主要协助监督作好财务供应、校务建设、生活管理等事宜。
关键词: 教育行政 学校管理

内容

科举时代的私塾、社学管理不正规,只有府学才设学正和教授;训导两署(处)。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中小学堂的主要领导为“监督”(校长),另设一“坐办监督”的责任是抓学校的全盘工作;“坐办”主要协助监督作好财务供应、校务建设、生活管理等事宜。辛亥革命后,各学校的领导一律改称校长,下设教务主任、总务主任、训育主任等,另有若干名管理员。各级有级主任,班设班主任。另外一些私立中学,除以上领导机构设置外,还设有“董事会”,它是管理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教育界权威人士及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学校的兴办、发展和教学等事情。其具体权力是:①校长的使用和更换要由校董会研究确定,报省教育厅批准,教务、总务、训育三处主任要由校长提名,经校董会批准;②学校一些大的开支,要由董事会研究允许才能实旅;③学校的发展和扩大。教职工薪水的评定、晋级及学校招生等问题,都属校董会的管理范围。校董会设董事长、副董事长各1人,董事若干人。当时私立南华中学的董事长是葛象一。建国后,一度实行校领导负责制,学校不仅设校长,同时还设教导主任、班主任,规模较大的学校还设副职。学校的群众组织一工会、共青团、少先队逐渐健全。1958年以后学校管理实行党支部一元化领导制度,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一般都建立了党支部,配有支部书记(一般书记兼校长)、副书记、成员若干人。规模小的中学或小学由党小组领导。“文化大革命”中各种规章制度被废弃,校长、主任名存实无,学校领导形成无政府状态;1968年建立了学校的“革命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城乡学校分别驻有“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管委会”,与学校“革命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此时废除了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革委会”撤销,1978年又恢复了校长负责制的管理制度。1984年教育机构调整,部分老弱教职员退居第二线,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领导班子,加强了学校管理工作。1985年,各中学将教导处改为教务、政教两处,政教处主要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也试行了“职工代表大会”管理制度,由职工代表大会处理学校的重大事情。
  关于中小学领导人任免,不同时期任免机关也不同;同一时期的中学,因其领导级别有异,任免机构亦不同。建国初期,一、二中校长由县委任免; 副校长和农村中学的正副校长由组织部任免;农村中学的主任和小学校长、主任一般由教育局任免。
  1978年以来,一、二、三、四中及进修学校正副校长,属县委任免;农村中学的校长属组织部任免;农村中学的副校长及一、二、三等中学的主任由县政府任免,其他领导一般由教育局任免。
  1985年后,均以市委名义任免二中、三中、职业中专及进修学校的正副校长、工会主席、调研员等,其副校长由政府下文,其主任及农村中小学领导干部一般由教育局任免。另外, 农村中心校可临时指定小学校长,也可将几所小学明确一名“片长”,旨在有利学校管理。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