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郯城县” 相关
共 430 条 11 / 29
15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清泉寺在郯城东北三十里马陵山。是郯城县依山傍水环境幽美的一座寺院。
15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为春秋之古国,汉之东海古郡。地处黄淮要冲。远,东浮黄海,西踞徐州;近,左卧马陵,右起苍山;扼沂蒙咽喉,纵沂、沭之水。故而史志有“郯城南控淮津,北接琅琊;沭水经其东,沂河环其西;首全齐尾东鲁,为南来之要冲,实东州之严邑”的记载。
15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仙洞云塞"在郯城东南三十华里,大尚庄东边马陵山上。
15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石门,原是郯城县的一个山村。在县城东北五十华里处(于1961年划归临沭县)。那里双峰耸峙,壁立成门,故称石门。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学生子路来郯时,曾夜宿石门,因此石门的名气就大起来了。世代相传,经久不忘。被过去的读书人引为儒林佳话。
15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境内的沭水,在山南头以北,沿马陵山东,曲折南流,至江苏古寨西,因山势受阻,传说大禹治水,在此凿山二十丈,沭水穿山而过,复循马陵山西南下。大禹开山处称禹凿山口。
15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白马河自北而南流经郯城县境一百二十余华里。这条河,系自然形成,历经人工疏浚,成为一条蜿蜒绵亘,千回百折,能排能灌造福人民的河道。
15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红崖古梅”。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里新村西北沂河岸。遥传在很久以前,这里叫“青石崖。”崖上住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俩。姑娘年轻美貌,被当地一富商看中,扬言要“端午节”抢亲。
15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的马陵山区,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马陵道。这里有许多有关孙、庞斗智的传说。据《沂州志》载:“马陵山在州东九十里,与郯城接,状如奔马,直抵宿迁。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
15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的国民经济建设,在过去,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思想固守,经营单一,生产落后,发展缓慢,从解放后到1978年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三、四十元。人均口粮从未超过400斤。人民生活水平处在温饱线以下。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实力啲增强,...
16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丝虫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我县流行极为严重。流行的年代虽无从查考,但从“沂沐两岸,粗腿大蛋,十人九疝”的谚语中,可以看出丝虫病流行,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解放前,广大人民不仅深受剥削阶级的残酷压榨,同时还遭受着...
16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郯城县只有一条临沂至新沂的旧形公路。这条公路线形差、质量低、弯道多、路面窄、桥涵不配套。交通运输极不方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5年对这条公路进行新建。北起羊角沟,南通本县的红花埠,取名羊红公路。1956年改名益新公路。19...
16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1982年9月,GY —1200型滚筒压痕切线机在我厂——郯城造纸机械厂试制成功。该机是当前国内纸箱包装行业最新型、最先进、最理想的专用设备。用于纸板单、双瓦楞纸板的箱片成型,可一次完成分纸、压纸、切角等工序,较之其他类机型有高速、节能、自...
16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N—70型喷风碾米机,是我厂生产的一种理想、先进、高效的大米加工机械。1984年4月完成试制,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投入批量生产。尤二其受到个体加工专业户的欢迎,被誉为“致富机”。由于N—70型喷风碾米机具有结构紧奏.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操...
16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1985年我厂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由他们提供小试科研成果,由我厂组织中试生产,成功地研制了新产品一氯化胆硷。并于1985年12月26日通过了省级鉴定。经来自省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主管机关等十九个单位,二十三名专家和代、表...
16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从临沂乘车顺益新公路南行一百余里,即看到郯南公路西侧高大的烟筒,这就是现在的郯城酒厂,春秋时期,这里是郯子的故乡一一郯国,现为郯城县,位于苏鲁边界,可谓苏鲁锁钥。那时虽是区区小国,却也颇有名气,郯国君主两次朝鲁;有孔子师郯之说。清乾隆皇帝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