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秋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617
颗粒名称: 白溪秋月
分类号: P343.1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白马河自北而南流经郯城县境一百二十余华里。这条河,系自然形成,历经人工疏浚,成为一条蜿蜒绵亘,千回百折,能排能灌造福人民的河道。
关键词: 河流 白马河

内容

白马河自北而南流经郯城县境一百二十余华里。这条河,系自然形成,历经人工疏浚,成为一条蜿蜒绵亘,千回百折,能排能灌造福人民的河道。夏天没有暴涨的洪水,冬天也不涸竭断流。特别三秋时节,十里铺以北红石桥以西的河段,水深鱼肥,渔舟唱晚。水鸟点点出没水面。落日欲尽,红霞满天,烟波缥渺,一片晚景,美不胜收。故曰“白马渔唱” 列入郯城八景。
  考白马河,溪水虽小,但泽渊较多,俗称“淹子”,也就是较大的旋涡。自颜庄村以下有数十个“淹子”。“淹子”水深,为鱼类繁衍之处,渔人在此捕鱼,相互唱着俚调民歌,歌声悠扬,雅趣横生,这就是“白马渔唱”的景点。清康熙年间,蒲城诗人屈复来此,看到:“城北十里的白马溪,绕倾盖而西,既渡石桥,湛然停滀,瑩洁绀寒,溪月同色,坐临秋空,光有别晕。”景色迷人。故改“白马渔唱”为“白溪秋月”。
  前人论八景,以景为主。今日,虽天上明月仍然普照大地,而地上河流两岸,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十里铺东侧,建渔场修鱼池,波光鳞影,水碧鱼肥。两岸田肥禾壮,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四化建设一日千里。“白溪秋月”旧貌换新颜。“白溪秋月”的现景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收集、编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料。本辑主要记述郯城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历史人物、文化景点、古寺庙建筑、墓葬和历史传说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屈复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
白马河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