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袁人”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船场公社党委为解决山区人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自筹资金新建了一座规模宏大、造型新颖壮观的影剧院,内设有放映室、休息厅、大舞台等设施,共有1300个座位,并配备现代化的影音设备,成为全县乡镇级第一流的影剧院。从1981年至1989年...
2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船场山区在旧社会时期交通运输的困难,人们依靠步行和扁担运输,道路难行且经常受到土匪抢劫。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交通建设,修建了公路和桥梁,改善了交通条件,人们出行和运输变得更加便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私人...
3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船场地区在山区环境下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手工业生产,包括木制品、篾制品和烘炉的制作及其兴衰变迁,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
4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船场镇在林业开发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包括整理旧林地、开发新山地、种植林木和果树等,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在荒山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5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民歌、民谣,包括反映社会生活不平等的“媳妇歌”“长工歌”、反映阶级斗争和武装斗争的时政歌、反映劳动人民朴素纯真的男女情歌等。
6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歌是一首反映长工生活苦难的叙事歌谣,它用方言写成,描述了船场一带的十二个月份,通过长工在每个月份的遭遇和感受,揭示了长工们艰苦的生活和无奈的处境。
7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本文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生活艰难,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
8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民谣主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状态。文章以山歌调配唱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节奏明快,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和情感交流等元素,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9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民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军阀统治下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手仗比枪多、长官比兵多等表述,暗示了军阀统治者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和滥用权力的情况。整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满情绪。
10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童谣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述打铁哥嫂打造大刀、送往前线、军队使用大刀与日本兵作战的情景,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反抗和对胜利的信心。
11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儿童在雨天巡水路时发现一尾红鮘鱼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纯真可爱和好奇心强、渴望探索的性格特点。
12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童谣通过描绘儿童在雨天巡水路时发现一尾红鮘鱼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纯真可爱和好奇心强、渴望探索的性格特点。
13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山歌属于革命山歌或红歌,表达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的精神。它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宣传作用。
14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新民歌描述了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变化,表达了人民对新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诗歌通常被归类为“新民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政治宣传作用的诗歌形式。
15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文学
这首新民谣是一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诗歌,表达了人民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它描述了人民通过劳动获得了好处和福利,如吃牛乳、点电灯、住好房间等,同时强调了劳动的尊严和价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