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船场木制品、篾器以及梧宅烘炉制作的兴衰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232
颗粒名称:
船场木制品、篾器以及梧宅烘炉制作的兴衰史略
分类号:
F407.899
页数:
5
页码:
132-138
摘要:
本文描述了船场地区在山区环境下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手工业生产,包括木制品、篾制品和烘炉的制作及其兴衰变迁,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
关键词:
船场手工业
木制品
篾制品
内容
船场地处山区,在那封闭型和工业不发达的社会,人民都是利用当地盛产的竹、木以及梧宅特有的优质泥土,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然后挑往圩场进行交售,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成为一个群众自发的个体家庭手工业群体。在清朝、民国以至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这些家庭手工业均处于十分兴盛时期。建国后,由于工业日益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手工业产品,才逐渐被新兴科学产品所取代而走向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标志着时代前进的一个令人可喜的象征。
木制品制作的兴衰
船场木制品生产,大都分布在高山地区,如笔峰、甘芳的牛轭、木犁;星光、下岭的木桶,打谷桶;坑头、船场的米斗、木屐等等,从清朝以前开始至解放初期,每年农历二月份的船场圩期,为一年中交易木制的生产、生活工具和用具的旺季。尤其是二月半这一天远从山城、靖城、天宝以及漳州的水客和附近十八山坑的农民都赶来选购各自所需的各种木制品。据资料表明:民国时期船场的二月半圩,一天交易的木犁、牛轭有2000多副,大小木桶有5000多只,半成品的木屐料有2万多双。到解放后的1953年二月半圩物资交流会,各地前来采购成交的尿桶1200担,水桶1000担,打谷桶200多个,木屐柴250多立方米,其它群众交易更是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各种木制品可以说是处于上乘时期。
从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塑料制品的各种桶类和各式塑料拖鞋占领市场后,本地所产的木制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据1992年农历二月半圩的观察,农贸市场根本没人出售木桶,因人们早几年前就用惯了各种塑料桶。只有不上十只的打谷桶,而这种打谷桶也只售给山区农民,因平原的农户早已改用脱谷机。其它如木犁也只有数十张,因为近年来大部份农民已改用钢管焊接犁,故而在甘峰、笔峰原来制木犁的人都改行种茶种柑桔,连世代祖传的老桶户如下岭、星光的庄连枝、庄明南、林君子等也不得不转行养菇种果另谋他业。
至于木屐生产,比木桶衰落还要早。从六十年代初,人们就改穿塑料拖鞋,因为这种拖鞋既轻便美观又可走远路,可上山下地,十分简便,所以没人再要穿那种古老的、硬碰硬的、有响声的木屐了。因而船场圩原来几家生产木屐的老店户早在三十年前就关闭改行,如桥头著名的木屐邦仔,其后代有的改行宰猪,有的改行做缝纫。
篾制产品的起落
船场篾制品种类繁多,大至谷笪小至火笼,“内山人,一年做一冬,吃饱烘火笼”。自远古流传下来,火笼是山区人们不可缺少的御寒用具,因为旧社会人民吃不饱穿不暖,一到冬天火笼就是衣服,不管大人小孩每人都有一只,故而火笼的生产也成为一种项目,到了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冬寒季节人人内衫内裤、棉衣、夹袄,老人热水袋、暖气瓶,谁还用这古旧难看的火笼呢,所以这种火笼至八十年代基本绝迹,无人生产了。虽说这小小玩艺儿却反映了新、旧社会两个时代。
船场篾器用于生产上的有谷笪、谷斗,米箩、簸箕、米筛等。用于生活上的有凉席、竹床、竹椅、菜篮、棹盖、蒸笼等等。这些产品根据不同项目,分别出产在不同地区。如竹林多交通不便的下山、甘峰大都生产谷笪和夏用凉席,其它小项篾制品属农用和家用均出产在世禄、高联、赤坑一带。这些篾器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是十分旺市的。在六十年代以前每逢“收冬”(秋收)前收购部门即大量收购谷笪、米箩、谷斗等,源源不绝销售于外地平原地区。可是随着工业、科学的发达,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些蔑制品先后都受到新产品所取代或淘汰。就谷笪一项而言,各地都用水泥晒埕,一建成晒埕可用上数十年,谁还要买那一冬修补一次的篾制晒谷席呢。因而生产谷笪的下山、甘峰不得不大量出售原竹。
至于其它篾制品如菜篮、桌盖、碗篮、椅子等等也大都被塑料制品所取代,此外对米箩、簸箕、米筛等也均被碾米厂和塑料袋所淘汰。故而在世禄几家祖传的篾匠面临失业,如杉仔林的张狗犬、月眉楼的张冯鸟,目前除做些塑料所代替不了的蒸笼等小篾器之类和夏季用的篾凉席之外,对一年一度各家各户修补谷笪等农用篾器手工,再也无人问津了。
梧宅烘炉的改革
梧宅特有的优质泥土,所制成的烘炉很早以前就名扬南靖各地。其特点是耐火耐用,其坚韧度可代替火柴盒边的引火纸,即取一根火柴在炉墙一擦即起火。从清朝、民国直至解放后长期供不应求。原来有庄阿食、林金阶、庄婴、林跃东等七、八家大量生产还赶不上应市,可是随着工业电器的发展,受到了煤炉、电炉、电饭煲、电炒锅等冲击,使梧宅烘炉手工业纷纷停产。从七十年代开始只剩下烘炉婴仔一家在继续生产。他为了适应新时代不断进行炉具改革、大量生产各种型号的优质耐火耐用安全美观的电炉盘,其中,有平底、凹底、有高脚、低脚,有800瓩、1000瓩、1500瓩等不同品种和规格,深受用户欢迎,目前这些产品已打进各地供销部门。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本书介绍了福建省南靖县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红军进漳60周年纪念、山地开发、工商经济、史料汇集、人物春秋的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袁人
责任者
庄连枝
相关人物
庄明南
相关人物
林君子
相关人物
林跃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新兴科学产品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船场镇
相关地名
山城区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解放区
相关地名
赤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