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菏泽地区水利局” 相关
共 13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讲述了《菏泽地区农业志》中的众机构变革和领导人员的更迭,还有群众性科学技术组织、人员配备跟农业技术干部职称评聘、各个领导人物介绍的相关描述。
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菏泽地区防汛通讯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形成了有线、无线多种通讯体系,在历年防汛中对传达情况、指挥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到1985年黄河修防处安装使用交换机7台,单机205部,干线总长度1148.65公里。支线总长度284.4公里。修...
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为了做好物资的调拨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地区水利局兴建了物资仓库,并配有仓库保管员,对入库的物资,按到货凭证清点后,过磅,分不同类型及规格,分别存放,定期盘点,妥善保管。
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梁山水利机械厂还生产了立式滚压制管机,并已通过国内专家技术鉴定,荣获立式滚压制管机之“内注水、滚轮”两项国家专利,1989年参加了山东省星火计划成果展交会和国际水利展览,荣获奖牌。该机设计先进,工艺独特,性能良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生产...
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规划设计室撤销,其业务归属于工务科,后因工作需要,于1966年又重新恢复。1968年底撤销,1980年复建,1985年经省审查合格后,正式批准菏泽地区勘测设计室,设计证书,为水乙建丁级,编制20人,有高级工程师4人,并设有总工程师...
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198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关系的研究”课题,并列为“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菏泽地区水利局、菏泽水文分站、定陶县水利局三单位共同承担,试区设在定陶县邓集乡姜楼大队附近,对气象、地表水、地下水...
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水利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学术性的群众团体,是菏泽地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地区科协)的组成部分,隶属菏泽地区科协领导,挂靠于菏泽地区水利局、山东省黄河位山工程局及菏泽黄河修防处三个单位,业务上...
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1971年杨东山调任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任副主、任,由阎敬贤(军代表)主持水利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并任党核心组组长于法杰、李世超、李光盛、孙振志、王化民、邓云山分别担任副指挥长。1973年4月,王福盈任商泽地区革命委员会水利建设指挥部...
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菏泽专署设建设科,管理水利事务。1947—1949年,冀鲁豫行政公署设交通处,兼管水利工作。1949年10月,菏泽专员公署组建水利科。1950年3月,水利科撤销并入建设科。
1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是个多灾地区,危害较大的是旱涝灾害。自1368—1982年的614年间,其中旱年173年,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涝年224年,平均每2.7年发生一次;正常年217年。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增强了抗旱能力,并...
1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菏泽区内抗旱防汛通讯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形成了有线、无线多种通讯体系。
1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时代: 不详
于希臣,山东省高青县唐坊乡于家村人,1939年5月出生,1960年6月山东省水利学院农水专业毕业,同时参加工作,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4月到荷泽地区农办工作,曾任秘书,1984年3月调任菏泽地区水利局副局长,10月任局长。...
1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966年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正式成立水利机械厂,隶属菏泽地区水利局领导,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共有工人90人,主要产品有250轴流泵,启闭机、5一4混流泵,以及打井工具的制造维修等,年产值40余万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