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罗源县” 相关
共 260 条 4 / 18
46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八井村因婚嫁关系流入的人口较少,主要来自罗源县,通婚范围限制在本县东部地区。
47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八井村户籍有变动的流出主要是因婚嫁、升学和家庭原因,流往各地,其中婚嫁为主要原因。
48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八井村畲医以传统医术治疗外伤、风湿等疾病,尤其擅长“六辰病”诊治,采用放血、拔罐等多种疗法,结合时辰与食物疗法。
49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罗源县、乡级医疗卫生历史悠久,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50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该段落介绍了台湾的历史背景和畲族在台湾的角色。文章提到了台湾早期的社会情况和原住民文化的渐渐消失,以及畲族在台湾的汉化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同时,文章提到了一些畲族姓氏在台湾的存在和相关的寻根活动。
51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婚前三部曲包括私定终身、合八字、搭定和送日子等程序。在订婚后,女方在家庭中拥有较高地位,可以继承财产和参与家庭经济。但在一些地方,包办婚姻现象较为普遍,妇女地位较低。
52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畲族女婴在历史上曾受到严重歧视和不公。虽然旧时畲族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较高地位,但随着汉化和婚姻制度的改变,其地位逐渐发生转变。早婚、卖妻、童养媳等不公平现象在畲族地区盛行,甚至出现溺女婴的陋俗。这一现象曾受到明朝后期及清朝政府...
53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描述了畲族的启蒙文化,着重介绍了畲家的盘歌文化、白露坑村庄的畲族特色、福宁山民会馆的历史意义以及畲族歌王钟学吉在畲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提及畲族丰富的歌谣,涵盖了历史、传说、生活知识、人生礼仪等,成为畲族的口头传统和文化记忆。...
54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州市罗源县和连江县畲族女性的传统服饰特色,并称为罗源式或连罗式。文章涵盖了头饰、上衣、腰饰、下装、足衣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55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安地区畲族妇女的发式和头饰,特别是描述了未婚少女和已婚妇女在发式和头饰上的区别。未婚少女的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高高地束在脑后,再用红毛线进行装饰,呈现出青春朝气。而已婚妇女则有罗源式和连罗型等不同的发式,其中包括使用红色绒线缠发...
56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盛装的绣花面积特别大的上衣和罗源式男子的传统礼服。绣花面积大的上衣使用色彩鲜艳的花边,几乎覆盖全身,多彩的花色,做工精细。配合内衬小翻领的白衬衫和银扁扣,穿着时可以将两侧的后开衩向后折叠,使后片形成向后微微翘起的姿态,同时...
57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飞鸾装的腰饰,包括新娘围裙和日常式围裙。新娘围裙采用长方形设计,上面装饰着五彩花边和绣花边,还穿插了各色小金属片,非常艳丽。而日常式围裙则简朴平实,除了白色裙头外,其余三边都压上了白边。在穿着时,还要配上两条腰带,其中一条是枣...
58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源式盛装的下装和罗源式畲女服搭配的三角形绑腿。罗源式盛装的下装多为黑色过膝布裙,裙边装饰有红色线段条纹和红白相间的犬牙纹。裙身上有五色边,红色条纹和红白相间的齿状花纹,表现出精致的刺绣工艺。
59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源式畲族绣花鞋,该鞋子为单鼻虎牙鞋,特点是鞋头翘起,类似于福安式虎牙鞋,但是在鞋后覆盖有一片盾形盖片,与其他类型的鞋子不同。
60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传统罗源式畲族银饰包括戒指、耳环和手镯等,都精巧古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