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乡级医疗卫生的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88
颗粒名称: 一、县、乡级医疗卫生的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R197
页数: 3
页码: 428-4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罗源县、乡级医疗卫生历史悠久,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 罗源县 乡级医疗 医疗网络

内容

罗源县现代医学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入的。1887年,基督教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派英国籍的女医生顾玛琍到罗源县凤坂村创办“安立间”诊所。1889年,诊所迁入县城,专门医治女病人,俗称“女馆”。宣统二年(1910年)增设“男馆”后,合称罗源基督教医院,顾玛琍任院长,隶属福建教区罗源支区,领受英国教会津贴。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罗源基督教医院外籍人士回国,院长、医生全由中国人担任。①1952年4月,县人民政府接收该医院,改名为罗源县人民医院。当时的县人民医院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医师2人,护士4人,助产士1人,行政人员3人。病床36张,设内科、外科、药剂室、检验室、手术室等。
  1949年,全县共有3家医院(含麻风病院),23家诊所(含坐堂医生药铺),22张病床,117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拥有病床0.21张,卫生技术人员1.12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每每遇上瘟疫,死者以千百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贯彻执行“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结合”的方针,普及卫生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防疫、妇幼保健和劳保医疗制度,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新中国成立前肆虐的鼠疫、天花、古典型霍乱已在20世纪50年代初消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疟疾、麻风等也于20世纪60~80年代间基本消灭。20世纪80年代,白喉、麻疹、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较20世纪50年代初下降了90%以上;同时,也基本消灭了产妇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等病症。
  2001年罗源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12个,县级卫生单位有5个,即县医院、县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卫生进修技术学校。县级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0个,乡镇医院11个。八井村所在的松山镇的卫生院,是在1965年由城关保健院分立出来的。1990年,院本部有医疗用房785平方米,设有14个科室,15张病床。卫生院的下属机构还有外洋医院和南岐、迹头医疗点。全院有员工26人,年门诊量为3.27万人次,住院人数140人次。2001年,松山镇卫生院有病床22张,工作人员30人,其中西医师9人,中医师1人,西医士4人,护师3人,护士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人,管理人员1人。
  2002年10月,松山镇卫生院新建了一幢1300平方米的医技综合大楼。内设门诊部、住院部、各医技科室、大小手术室、大小产房、供应室和病床50张。松山镇卫生院还新购置了500毫安的X光机、九孔无影灯、万能手术床、全自动产床、心电监护仪、高频电刀。增购了各种手术器械、骨科器械、蒸馏水机、全自动洗胃机、手术推车、各种器械橱柜、婴儿恒温箱、妇科激光治疗仪、新生儿抢救台、全不锈钢和半不锈钢病床(29张)等。病房内也新配有监控系统、呼叫系统和病友娱乐室。此外,还安装了院内电话切换机48门和IP卡电话,安装空调18台,有线电视14台,冰箱5台,各种饮水机9台。一共投资了2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50万元,仪器设备投资了50万元。
  2003年,松山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洁、优美,布局合理,医疗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松山镇卫生院在岗职工有57人,其中外聘专家医生6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4名,中专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有42名,占全院职工的70%。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泌尿科、康复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等科室。
  除了院内开展的治疗外,松山镇卫生院还负责管理镇里的16个村级卫生所。他们为每个乡村医生都建立了档案,每个季度有乡村医生的例会,并要求乡村医生的购药渠道要正规。2002年,松山镇卫生院召开了4次乡村医生例会,乡村医生参加县里举办的中医和艾滋病知识培训达42人次,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医生的医学素质和乡村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2002年,全镇村级卫生所的年门诊量为13153人次,乡村医生出诊为2868人次,其中中医诊疗6702人次,其比率达41.8%。村级卫生所的总收入为263138.07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为25846.05元,中西药品收入237292.02元,上交管理费9020元,稳定了农村卫生组织体系,保障了农村防病治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