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知县” 相关
共 26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沈再思,永昌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历任河南太康、四川南溪、山西襄陵知县,山西苛岚州知州。沈再思每到一处作官,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老百姓认真办事,公道正派。后任湖广辰州通判,管理关税,执法严明、勤政廉洁,对于那里的苗族、...
2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郭昌泰,字亢宗,山西榆次人,贡生。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年—1763年)任永昌知县。郭昌泰上任后发现,永昌县一百多年来,登科第者仅三人,所以,他认为永地处于边陲,士气抑塞,风教不化,是因为教育不发展,读书人太少的缘故,必须建...
3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林昂宵,字丛圃,台湾举人。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1778年—1780年)任永昌县知县。在任期间,林昂宵与蒙古族行政长官共同勘定原属永昌县双湾乡的昌宁湖与平泉等处的边界,并商定了处理汉蒙农牧民在耕种、放牧、生产中有关事项的协定,使蒙汉...
4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蔡发甲,(?—1830年),字梅生,永昌县六坝人。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在山东费掖县、新泰县任知县时,每到任,他首先布衣便履,深入乡村,察看农桑,了解民情。当他掌握了民众的疾苦后,就上书朝廷,...
5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郭昌泰,字亢宗,山西榆次人,贡生。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759年—1763年)任永昌知县。郭昌泰上任后发现,永昌县一百多年来,登科第者仅三人,所以,他认为永昌地处边陲,士气抑塞,风教不化,这是教育不发展,读书人太少的缘故,必须建立...
6
知识出处: 金昌史话 | 时代: 不详
李登瀛,字仙洲,号韦斋,蒲城举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冬赴任永昌知县。在任的几年内,他做了许多后人永为怀念的事情。 李登瀛任永昌知县的次年二月,武威都统衙门派来了一位姓李的人,索收武威都统衙门所用差役每年向永昌县收取的120两~...
7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 时代: 不详
南济汉,字汇东,号斗岩,清朝永昌县人。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庚子(1780年)恩科进士。 曾任湖南安福、衡山知县,性耿直,官声清廉,“奉廉而外,一介不取”。后授吏部观政,戴职在家。南公文笔优美,有古文风格。时永昌知县李登瀛聘其...
8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 时代: 不详
李登瀛,字仙洲,陕西蒲城举人。任永昌知县,才识过人,尤重文教,后升任直隶安息知州。
9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 时代: 不详
南济汉,字江东,号斗岩,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享年86岁。南济汉原籍顺天香河(今河北香河县)人,七世祖南才,原任金吾右卫世袭指挥佥事,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调永昌卫指挥佥事,携家...
10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汪志备仁和贡生,任永昌知县,勤敏通达,事无留滞。雍正辛亥,请广学额,尤善治狱。舆情甚洽。
11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李登瀛字仙洲,陕西人,由举人补永昌知县,莅任四载,卓著政声。不加鞭笞而逋粮输纳如额,尤善治狱,常为邻封决狱,靡不涣然。其他,均分渠水,增置膏火。回匪叛乱,设法调护,尤能备尽心力。
12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李炳文直隶人,由举人乾隆间任永昌知县,谨尊成宪,不事更张。莅任十年,无疵可指。
13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解秉智直隶人,由进士乾隆间任永昌知县,仁厚爱民,善政最多。
14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郭昌泰山西人,由拔贡乾隆间任永昌知县,捐俸倡建云川书院,士林感之。
15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 时代: 不详
白钟麟山西人,由优贡乾隆间任永昌知县,威慑豪滑,修举废坠,邑民呼为白青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