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县” 相关
共 2669 条 14 / 178
19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日用工业品在境内的销售情况,包括布匹、针织品、日用百货、五金交电、日用杂品、肉类、禽蛋等。其中,布匹品种增多,化纤布逐渐增加;针织品经营品种也逐年增加,纯毛、化纤、真丝等织品逐渐流行;日用百货品种也逐年增加,如化妆品、装饰品、儿童...
19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集市的发展和变迁。古代集市已有定期交易,但受制于交通、人口等因素,集市时有增减。明清时期,集市逐渐增多,成为当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解放后,集市受到限制,但仍保持传统集市的交易方式。1978年后,集市贸易活跃,形式多...
19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饮食业、服务业和修配业的发展情况。解放初,这些行业均为私人个体经营,供销社于1955年开始建立相关服务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个体合伙、乡村集体单位开办饮食业和服务行业逐年发展,经营品种多样,方式灵活。至1990年,供销...
19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商品运输靠人、畜力,供销社系统拥有少量运输工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运输工具得到发展,同时采取直线运输等方法减少费用开支。1976年成立汽车队,统一调配使用,1982年供销社系统自有汽车数量和年运输能力均有增长。1990年...
20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6年7月,路南武清县政府设粮食局。是年9月路南武清县与天津县合并为津武县,翌年2月,津武县政府设财粮科。1948年底路北武清县政府设粮食局。1949年4月,恢复武清县建制,政府设粮食局。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设财粮科,负责公粮的...
20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解放初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天津粮油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解放前,粮油市场以集市交易为主,兼有少量入境的大米和面粉。解放初,粮价不稳,连年水患,粮食趋紧。1950年成立了杨村粮食交易所,平抑了粮价。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缔私...
20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粮油市场在解放初期的购销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粮油市场的变化。解放初期,粮食市场以集市交易为主,兼有少量入境的大米和面粉。1950年成立了杨村粮食交易所,平抑了粮价。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缔私营粮商粮贩,缩小了粮油市...
20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储存、保管、仓储机械化和调运方面的相关情况。其中,储存方面介绍了官方和民间的储存方式以及粮食部门的建设和发展;保管方面介绍了建立专人保管责任制、无虫无霉无鼠害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以及仓储机械化的引进和发展;调运方面介绍了境内粮...
20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县志的外经与外贸,包括管理体制、对外经济、对外贸易。
20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6年县商业局内成立农产品采购站,1972年增设外贸组,1974年设立对外贸易公司,业务重点由单纯组织出口货源转向扶持出口商品的生产和加工。1976年增设下乡组、地毯组、工艺组、畜产组、冷冻厂,1981年裁股设科,增设抽纱厂。...
20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外经与外贸的对外经济,包括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的内容介绍。
20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外经与外贸的对外经济的外资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的内容介绍。
20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84年至1990年,中国从日本引进了LK-980打结机、LBH-761锁眼机、MB-373钉扣机等先进技术设备,累计发展到1432台(套),价值2118万美元。为引进先进技术,中国还派出114人前往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香港...
20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外经与外贸的对外贸易,包括出口商品、出口贸易的内容介绍。
21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外经与外贸的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包括类别、品种、产品 厂家的内容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