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区” 相关
共 2405 条 28 / 161
406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天文历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主持修建了多项水利工程,包括新辟大运河中线、修建白浮堰和通惠河等,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有深入的...
407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苏东坡是一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做官时展现出了抗洪、治湖的突出政绩。在徐州任太守时,他成功抗击黄河洪水,保住了徐州城,同时为百姓重建家园,申请酌免赋税,加固内外城墙。在杭州任太守时,他治理西湖,深挖湖底,引山泉溪水冲洗泥沙,使...
408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陈瑄是明朝的大臣,擅长兵法、骑射,曾在西南地区多次征战,累功升迁至都指挥同知。后来他投降朱棣,被封为平江伯,担任总兵官总督海运,通过运河向北京运送粮食。他重视开凿疏浚河道,主持修建了清江浦等新河,保障了运河的畅通,为明朝的漕运事业...
409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明初大臣宋礼疏浚运河水脊——通河的历史背景、治理过程及后世对其功德的纪念。宋礼历时九年,率领民工对运河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治理,解决了运河的水源和泄水问题,保障了航运畅通。后人建宋公祠奉祀,朝廷也多次封赐,表达了对宋礼治河功德的敬仰。
410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白英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治河专家,他为解决京杭运河的“水脊”问题,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开河、建坝、点泉、修闸、围湖等,确保了运河的常年通航。他的治河方案具有科学性、技术性,为后世所赞誉。本文介绍了白英的生平、治河经历及后世对他的纪念。
411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潘季训是明朝著名的水利家和官员,他四次出任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论和方法。他的治河经验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12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靳辅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治河专家和官员,他为治理黄、淮、运交叉地区的洪水灾害,制定了多项有效的治河措施,并成功开挖中运河,结束了漕船溯黄河的艰险历程,为稳定社会和发展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治河经验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413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水利专家,他以严禁鸦片和治理运河而著称。他注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为官清正,体恤百姓,在赈灾、治河方面也有显赫的功绩。他曾担任河道总督,严格督管工程质量,精打细算,使运河畅通无阻。同时,他也为民族利益...
414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沿线的一些重要商埠,包括北京、张家湾、通州、河西务、天津、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和杭州等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415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沿线的一些名胜古迹,包括通州的一支塔影、武清的治河御碑、天津的三岔口、白马寺、沧州铁狮子、临清的钞关、舍利塔等景点,以及聊城的标志——光岳楼、运河水脊——分水龙王庙等,还有水下泗州城、明祖陵等历史遗迹。
416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北京通州大运河的历史和建筑的介绍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康熙和乾隆时期,大运河在筐儿港村附近的状况和治理情况,以及相关的历史和建筑遗迹。
417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三岔河口历史和变迁。文章主要讲述了三岔河口作为天津最早的居民聚落点和经济文化发祥地的历史,以及在不同时期如唐宋、明朝、鸦片战争后等的变化和发展。文章还介绍了三岔河口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18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义和团运动和廊坊大捷的历史事件。主要讲述了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发展以及各地义和团涌入北京后的情况,特别是廊坊大捷的战斗过程和结果。
419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小型水力发电站时,品尝了武清特产杨村糕干,并了解了杨村糕干的来历。
420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运河在河北省香河县进入天津市武清区,该地区因河道易决口而著名。康熙皇帝曾亲自巡视并下令修建减水坝以防止洪水泛滥。十年后,该段运河未再决口,乡绅百姓感激皇恩而在河边立碑。乾隆皇帝也曾巡视并题诗赞美减水坝,还修建了另一通治河御碑。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