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柯坪县” 相关
共 355 条 7 / 24
91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大畜主要有牛、马、骆驼、骡子、毛驴等,小畜有绵羊、山羊、猪等。新中国建立后,狠抓牲畜品种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
92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的羊有绵羊、山羊两大类。
93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绵羊是柯坪县主要家畜品种之一。1989年,有绵羊49337只,占全县牲畜总头数的49.93%。1972年以前,以肉脂兼用的粗毛羊为主,只有少量塔什库尔干大尾羊的后代。1972年,柯坪县被定为羔皮羊产区。1974年,从库车草湖引入476只优良...
94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期间,柯坪县没有畜病防治机构和专业畜病防治人员。
95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除人工林外,西北山区有喀热尕依天然松林,东南平原沿喀拉库勒河有喀拉库勒胡杨林,在黄草湖(亚依地)有红柳和白柳林,在苏盖提、都乃、买买提托喀依、塔依尕克、喀拉石格勒等地均有数量不等的胡杨和柳树等。城乡居民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果园,主要为杏...
96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除杏子外,其他果树有苹果、桃、梨、李、葡萄、石榴、酸梅、无花果、桑椹等,但数量都不多。盖孜力克乡种植葡萄多一点,柯坪镇种植石榴多一点,其他果子大多出在玉尔其乡和县良种场。阿恰勒乡因土地碱性大,不适宜种植果树,果子产量很少。
97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和民国期间,柯坪县无水库。新中国建立后,柯坪县先后修过3座水库,但时间不长都被洪水冲垮,到1990年还未修复。
98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地表水极少,打井取水是历代柯坪人的一件大事,谁能成功地打成1口水井,便被人们视为英雄。19世纪70年代,阿热阿依马克村人大力尤苏甫,在玉尔其至阿恰勒的戈壁滩上挖成1眼深约18米的水井,虽然井水咸苦,人畜不能饮用,但仍然受到人们的赞扬。
99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和民国期间,柯坪县农村开渠引水种田,通过分水闸调整各自然村用水,由米拉甫(负责水利的官员)专管,实行以10户人家为1组的灌水制度。实际上,柯坪县的水一直为私人所有,官吏乡绅视水为银子,巧取豪夺,霸水归己,成为水主。在农村,一份水灌溉7卡...
100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山区面积大,河流坡降亦较大,水流量均衡,全县水能发电量为3584.4千瓦。另外,柯坪盆地两个乡的支渠也具有一定的发电条件。
101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有一定的水能资源。1960年以前,除推动水磨外,没有水力发电站。1960年,在跃进渠修建了第一座小水电站。1975~1986年,又陆续建成4座小水电站。至1989年,全县有5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573千瓦,实际发电量440千瓦,水能...
102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1月,一号电站建成发电,并架设低压线路6公里,为县城输电,仅供照明电,每晚供电4小时。1975年和1977年,二、三号电站建成后,为县城全天供电,又架设了二号电站和三号电站通往五一公社、七一公社的输电线路。供电由电站管理。1984...
103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为农业县,出产粮、棉、油、畜以及瓜果、皮毛、肠衣等农畜产品,工业薄弱。山区有硫磺、硫铁、原煤、铀、石膏等矿藏,为发展食品、畜产品加工和冶炼加工等工业提供了原料。
104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民国29年(1940),全县有大布、服装、皮毛、铁木加工和建筑(泥瓦匠)等18个行业,449人。
105
知识出处: 柯坪县志 | 类型: 正文
柯坪县开采硫磺矿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开始,是年有10名维吾尔人开采硫磺矿石607斤。此后,断断续续有零星开采,数量都很少。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12月,柯坪县生产的纯硫磺在阿克苏专区土产会上进行了展销。从1955年以后,硫磺矿的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