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时” 相关
共 410 条 9 / 28
121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精神对客家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影响同样突出,客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许多客家历史名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种爱国情怀一方面表现在反抗外族侵略、浴血奋斗牺牲方面。宋代最有气节的李纲、文天祥等人均为杨时作“画像赞”。
122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道德教化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代大儒杨时,毕生致力于儒家学问的传承创新,倡导道德教化,成为当时人人顶礼膜拜的榜样和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旗帜。
123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氏祖训家规的传承与现代道德价值观,祖训家规是中国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伦理道德的审美结晶,它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素养,杨氏祖训家规浓缩了中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举止规范的不懈追求,传承与弘扬:让传统古训家规枯木逢春,让...
124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氏祖训家规是中国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伦理道德的审美结晶,它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素养,祖训家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耀眼的行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祖训,渗透进各个姓氏家族,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灵魂主旨惊人一致。所有族谱中...
125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氏祖训家规浓缩了中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和文明举止规范的不懈追求,作为中国第六大姓的杨氏,历史上风流人物辈出。东汉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名言拒金的杨震;北宋有被尚书李纲赞为“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秀文章。
126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传承与弘扬:让传统古训家规枯木逢春,让精神文明家园芳香馥郁,早在2006年,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就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中国古代思想道德传统中,荣辱观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
127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道德修养观给予的修身启迪,杨时说:“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理是本体,在万物中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128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道德修养观,杨时说:“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理是本体,在万物中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理一分殊”概括了至上天理与天地万物的逻辑关系。要达到对天理的认识,需要从具体的万物入手,人们的道德修养...
129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确人性和人欲是不同的。杨时遵孟子之说,把人性看成是至善纯粹的东西,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德行的来源。而人欲是恶的,是世间一切是非罪恶的根源。人性本善,天理也是至善,人性即是天理。杨时认为:“人各有胜心,胜心去尽,而惟天理之循,则机...
130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诚”在宋明理学中往往具有本体的意义,是一种贯通天人的境界;同时它也具有工夫论的意义,是一种修养的方式。杨时对《中庸》里的“诚”这个价值核心特别重视。对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而明确的阐发。“诚”的内涵:天之道,性之德。“诚”是杨时...
131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把孟子的“养气说”看作道德修养的必要方式。杨时更强调的是“平和之气”。气中化而生万物,可只有中和之气才能产生万物的善行,不和之气是现实中恶的来源。人的疾病是由气之不和造成的。只有平和之气是善的、健康的,养“平和之气”才能摆脱恶...
132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说:“学者若不以敬为事,便无用心处。致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杨时看重敬,把敬当作道德修养的重要步骤,只有心存敬畏,才知道向何处用心。敬是内在的涵养,只有做到敬,才能把外在的“义”表现出来,才能真实无伪,表理如一。杨时把孟子的...
133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道德修养观给予的修身启迪,概括了静以修德、学以修德、坚定理想信念、要心存敬畏、传承优良家风等。
134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修身立德从我做起,“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养”一词,第一次正式使用的是杨时的老师程颐(1032-1085),“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修养关乎人之生命、国之繁...
135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与尊师重教,小时候,老师就对我们上过“程门立雪”的课,说的是宋代尊师的典故,许许多多的孩子听了这课,梦想自己长大也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杨时从娘胎落地开始,就注定将来要给后人快乐,时间越长,越是这样。瞧,如今960多岁的他,不但...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