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杨时” 相关
共 410 条 12 / 28
166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酬林志宁》诗年代考述,这些诗文,尤其是其写作年代,自古至今未加细考,失误在所难免,以至于影响到杨时生平经历的准确性。
167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撰述年代分析,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的撰述年代,《<杨时集>诗文编年考证》与《杨时故里行实考》所收宋·黄去疾《龟山先生文靖杨公年谱》皆谓撰于宣和六年(1124)。
168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游公执中墓志铭》撰述年代考述,建阳游复,字执中,为游酢“族父”;游酢青少年时曾与其从兄游醇(字质夫)从学于游执中;卒后,杨时为之撰《墓志铭》。
169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祭游定夫文》综合辨析。杨时与游酢既是同学又是亲家,感情深厚融洽。宣和五年(1123)游酢卒,即有文以祭之;次年,《与陈公晦》其二又谓:“去岁数月之间,定夫、民表相继沦亡,朋友殆尽,无复存者,衰老殊不能堪也。”《宋文肃廌山游先...
170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浅谈杨时理学思想在台海客家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南宋晚期至清代,新儒学即理学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意识,客家文化也不例外。这一理学思想是在宋代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文化包括客家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而这个时期正是闽赣粤边汉族客家...
171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理学思想是台海客家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渊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学兴盛,曾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意识。此后,秦始皇的毁书坑儒,汉代训沽经学笺注的繁锁支离以及外来宗教传入的冲击,使得儒学到五代时期已渐衰落和僵化。
172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理学思想对台海客家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杨时理学思想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对台海客家文化的影响不仅十分深刻,而且涵盖了方方面面。
173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杨时后裔客家人初探,杨时在闽西的后裔均称客家人,杨时四子杨适在泰国的后裔,同属延平区夏道镇鸠上村杨氏先祖,也称客家人。
174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论杨时理学对朱熹的传承与贡献,兼谈蔡尚思先生点评杨时,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中国自南宋后期和元、明、清近八百年之久,成为官方哲学,被视为儒学正宗,而且也成为十四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
175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是继洛启闽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沟通“二程”与朱熹的关键人物,理学产生于北宋,正是社会动荡,外侮累侵的历史变革时期。作为一种思潮,理学的产生不是孤立思想运动的结果。
176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承传并发展了宋代理学,为朱熹思想体系形成,创立闽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理学这一种学术体系,在宋明时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宋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学,主要是以洛学为主干,直至南宋发展到高峰,以至到了明代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并维持着正统地位...
177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之寿,“念昔从师,同志三人。今皆沦亡,眇余独存”。行文至此,杨时喟然一叹。几天前,他应游酢之子所求,为其父撰写了《御史游公墓志铭》,不过心中块垒仍难消停,痛定思痛又提笔《祭游定夫》。
178
杨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三坊七巷不该缺失的名片,杨时(将乐)游酢(建阳)“程门立雪”典故,尊师重教的美谈传千古。杨时自幼潜心经史、游学问道,著书立说,书院讲学几近一生,而其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将洛学南传。“有功于前圣,有功于后学”。
179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学鼻祖”杨时与福州道南祠,杨时复知余杭、萧山,所处皆有惠政,杨时的哲学观点继承河南“二程”学说,康熙帝御书“程氏正宗”匾额送至延平府杨时祠堂。
180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不解之缘,滚滚奔腾的历史长河不知吞没了多少名人学士的英名;漫漫悠长的峥嵘岁月不知忘却了多少志士能人的历史功绩;然而却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抹去“闽学鼻祖”杨时的英名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无法淡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