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杨时后裔客家人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588
颗粒名称: 延平杨时后裔客家人初探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杨时后裔客家人初探,杨时在闽西的后裔均称客家人,杨时四子杨适在泰国的后裔,同属延平区夏道镇鸠上村杨氏先祖,也称客家人。
关键词: 杨时 客家人 闽西

内容

杨时在闽西的后裔均称客家人,杨时四子杨适在泰国的后裔,同属延平区夏道镇鸠上村杨氏先祖,也称客家人。杨时在延平有7000后裔,称客家人是没有疑义的,但不一定都认可,为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个民系,即汉族客家民系。”这是客家学奠基人、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教授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中提出的。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支系,在晋、唐、宋不同时代,北方动乱,为了逃避乱世,从中原尤其是河南一带汉族士民大批南迁,进入闽粤赣边区谋生,有的逐渐与土著人结合,成为闽粤赣的客家先民。
  据台湾版《中文大辞典》注解:“客家,闽、赣、粤、湘交界地及广西之武宣,四川之成都、重庆、台湾之彰化,有所谓客家者……”
  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荣誉会长、嘉应大学名誉董事长姚美林,对客家作了论述,他指出:“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客家,是原土著对新来的人之称谓也。”
  客家研究学者、作家张永和说:“客家,是汉族之民系,中华民族的精英。”
  《世界客属任务大全》主编谢佐芝指出:“客家系出中原,历经变乱,辗转南迁,在移植过程中,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史家誉为中华最优秀的民族,是其来由的明证的。”
  美国《国际百科全书》认定:“客家是中华民族中优秀民族之一。”
  英国研究汉族学者巴素博士指出:“客家侨民,素来被认为具有急进与独立见解的声誉的民族。”
  法国人文科学家赖里查斯在闽粤客家山区考察二十年,在所著《客家词典》自序中说:“因为客家人的特性,客家人的精神,那是革命的进取的……”
  罗香林认为:“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富有忠义思想,民族意识的民系。客家先民是因收到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侵扰的影响,才逐渐从中原辗转迁徙到南方来的,而且仍认为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这种观点,为目前绝大多数“客家学”研究者所信奉,他的传世之作《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中确认客家先民三次大迁徙。并确认福建省纯客住县仅宁化、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将乐、沙县、南平(今延平区)等八县。全国纯客住县共三十三个,非客住县一百四十四个。
  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长林开钦提出客家民系的四个特征:即有脉络清楚的客家先民,有特定的地域条件,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有独特的客家文化。
  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说:“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除罗香林先生所描述的秉承着中原士族的血缘而迁移闽粤赣边界的山区成为客家人的一类型外,至少还有四种类型,其一,中原南迁时原为同一祖先,后来分支各处,有的成为客家人,有的成非客家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如杨时后裔中迁到平潭、福清以及江苏南京的同姓同祖,是否称客家人呢?都是值得研究的。
  客家,在宋代地方志便有记载,但研究客家仅有百年的历史,而且是从海外促国内,我省研究客家最早的龙岩、三明,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南平市于2009年,成立客家研究联谊会,目前,有5个县市成立了联谊会,延平区作为纯客住县仍在筹备之中。
  延平为何被列入福建省纯客住县之一呢?是有历史依据的。其一,延平自汉代建县以来,一直到宋代,都是汉人统治的县域,中原汉人衣冠逃难,延平是首选的择居地。从晋王朝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延平便有了福建第一批客家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族谱学肇基人罗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一书中说,巫姓是福建客家最早的族姓之一。“迄东晋末造,王胡乱华,裔孙巫暹,由夏县避乱兖州,转徙入闽之剑津(延平)居焉。数传,至隋大业间,巫昭郎率子罗俊再迁闽之黄连峒(宁化)……”其二,不仅族谱有记载,地方志也有详尽的记录客家的资料。其三,延平远离常年动乱的北方,虽然地处山区,但又处在入闽的大通道,中原汉人多次大迁徙,尤其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河南光州固始人,数千士民入闽,延平是南迁的重镇。杨时的先辈便是唐末衣冠逃难择居南剑州将乐县。
  《嘉靖延平府志》载:“宋,杨时,字中立,王世祖自弘农避地,居将乐。”弘农,即今河南省,“避地”古代的专用词。《中文大辞典》注解:“因避乱而寄迹他乡也。”说明杨时先祖是避乱,从河南迁徙南剑州。王世祖即杨氏开闽始祖杨荣,河南光州固始县籍,唐末进士任闽中南剑西镛州将乐司户,解职不归。其实唐朝灭亡了,也归不了,“看山水之胜,居于州属之北郭。”
  五代十国,第二代杨胜,第三代杨明,都是平民百姓,到第四代杨殖,也就是杨时的父亲,才隐德不仕,教子以学,赠正议大夫,又进入了书香家庭,第五世杨时,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中进士。《南平县志·儒林传》载:“杨时子五,迪、迥、遹、适、造俱登进士。其中有三个子孙卜居延平南路。”杨时长子杨迪,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三岁。其子杨云、孙子杨应均进士出身,任偏修官,后从侯官(福州)迁徙延平区太平镇杨厝村。
  杨时三子杨遹,北宋绍圣三年(1096)进士,任军器监函,择居延平区水南街道玉地村,分迁西芹镇跃村、坑部、洪溪等村。
  杨时第四子杨适,官为婺州(浙江金华)通判,杨适曾孙杨星越择居延平区夏道镇鸠上村,古称龟源,杨龟山之源。
  延平区的杨厝、玉地、鸠上等村,均是宋代杨氏开村始祖,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客家祖地,并载入史册。据《嘉靖延平府志》载,宋称南剑州,下属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五个县。总户数十五万七千零八十九户,主户六万二千四十二户,客户五万五千零四十七户,此外尚有官户、军户、寺观户、匠户等。人口共二十九万七千一百四十五人,主十三万六千九百十七人,客十六万二百二十八人。以上是延平最早的户口统计资料,户口中分主户和客户,在《唐书》和《宋史》中均有主户和客户这个名词。说明了唐宋时代延平的户口的结构。
  什么是主户?什么是客户?《中文大辞典》注解:主户,土著之家。就是说主户指延平的土著人,也可以说闽越人,以及现代称的少数民族,如畲族。客户:“别于主户而言,谓外籍来附之户口。”方岳《燕来巢诗》曰:“吾食自无家,客户寄村睡。”客户,便是指汉人南迁避地的中原人,即现代称客家人。
  从户口统计数字看,在宋代,延平(南平)人口约五万人,主户和客户各占一半左右。古代统计户口的用途在于纳税。据《宋史地理志》:“天禧五年(1021)主户的纳税、客户不预焉。”即客户不纳税。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明代的户口统计便不分主户和客户,这说明客家的人口已占多数;汉族和土著人的同化,土著人成了少数民族了。纳税的主要对象是汉族客家人。户口的演变,可以看出延平的民族构成的变化。罗香林称南平(延平)为纯客住县,从地方志和族谱姓氏源流及众多的千年古乡村,都印证了延平是闽北客家祖籍地,杨时后裔是纯客家住户。(作者系延平区原作协主席)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光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