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抚州” 相关
共 2287 条 23 / 153
33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域内无劳动管理机构,劳动就业难,职工生产无安全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一系列劳动就业、职工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方针政策,抚州专(地)区及所辖县(市)成立劳动管理机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劳动工作逐步发展,较好地...
33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域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苏区时期,南丰、广昌、资溪等县苏维埃政府设劳动部。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2月,抚州专员公署设劳动科,与民政科合署办公,1961年10月改为专员公署民政劳动处,1965年7月改为专员公署劳动处。“文化大革...
33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56年始,区内城镇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简称知青下乡)作为劳动就业一种方式,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1963年,抚州专署成立精简安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知青上山下乡的动员安置工作。1973年,成立抚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
33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自1988年开始,区内待业人员自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劳动管理部门因势利导,组织劳务输出。全区每年有20万~40万人到全国发达地区或境外就业。进入21世纪,建立起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工作模式,坚持“市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
33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58年—1960年,职工增加过猛,1960年全区全民所有制职工75574人,比1957年净增47849人,翻了一番,超过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负担能力。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专区成立职工精简领导小组。1961年—1964年,全...
33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1980年—2000年,国务院、省政府共拨付专项经费62.3万元,扶助抚州地区安全生产技术建设项目8个。
33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后增设公安处、粮食局、税务分局、工商科、法院、检察署等机构;地委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和政策研究室。
33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全区撤销各县69个区级建制,同时将837个乡撤并为415个,每乡定编6名脱产干部,镇按大小配7名~15名干部。原区机关干部充实到县直工作部门或派到农业社任职。
33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至1984年,县(市)有关土地事宜由县(市)政府办公室和县(市)民政局办理。1985年,各县(市)成立土地利用管理办公室(站),隶属于县(市)农牧渔业局。1987年,县(市)设置土地管理局,隶属于县(市)政府。1988年,区内部分...
34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大兴水利占用的民田,朝廷采取易地、偿值两策,“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此办法延续到民国初期。民国19年(1930)颁布《土地法》,25年施行,凡国防、交通、公用、水利、公共卫生、...
34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土地报批前制定土地征收方案,履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等程序。被批准后,由县级以上政府公告并组织实施。
34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49年—1984年,全区对外事务由中共抚州地委接待科承办。1984年行署办公室内设外事侨务科,负责联络接待外国友人、友好活动、经济技术合作。1986年5月成立行署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均为副处级格,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口行...
34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外宾到抚州区域活动主要有参观访问、地质矿业考察、经济与科技合作等,为抚州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机会。1989年—2011年,域内联络、接待外宾1000余人次。
34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抚州对外友城工作坚持“讲友好、讲互利、讲实效”原则,不断开拓友城交往渠道。
34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97年,根据《江西省关于外事工作的若干规定》,抚州地区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外事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制度,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访,严格审批程序。不论党政机关干部还是企业管理技术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