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7条
事件
11条

检索条件

与 “张雄南” 相关
共 17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的人口源流,从两晋至宋经历多次战乱,中原不少人口南迁福建,而后逐步迁徙德化县境内各地蕃衍;第二章介绍了德化县的人口变动,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第一小节讲述了自然变动。
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从宋至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情况,包括军队编制、人员规模、武器装备等方面。
3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德化县在民国时期的历史,主要包括军阀土匪混战和人民游击战两个方面。
4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驻军历史悠久,包括国家派遣的部队、地方武装以及割据势力和霸主招募的部队。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驻军单位和人数,反映了永春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永春县军事活动包括农民起义、抗击外族入侵、消弭盗匪和人民武装斗争等。其中,农民起义在永春历史上频繁发生,如南宋绍兴年间的农民武装起义和明代的吕尚四、陈五显等起义。在抗击倭寇方面,永春官民奋勇抵抗等。
6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德化地区匪患严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全面围剿,1951年剿匪工作胜利完成。
7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0年春,徐飞龙、尤赐福、陈德荣、张雄南联合筹建德化至赤水公路,当年春动工。
8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2年张雄南在奎斗烧房屋20余座,抓杀百余人;在瓦窑口,一次杀害30人;在肖坑,杀害群众达71人,抓走240人。
9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4年1月10日张雄南任“永德讨逆军司令”。19日,率部进驻永春。除夕夜派兵到李溪、新溪村,搜捕地下共产党员,逮捕无辜群众102人。
10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8年4月19日张雄南从香港抵永春,后省令其负责收编德化、仙游、永春、华安、漳平、大田、永泰等7县民军3000余人枪,并委张雄南、涂友情为省保安第四旅正、副旅长。
1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38年10月13日张雄南烧毁后宅村民房36座,群众被掳48人。
1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经济事件
1939年1月21日省保安第四旅正副旅长张雄南、涂友情率3000兵进剿林育龙部驻地尊美村,林青龙寡不敌众,乘夜逃遁。张雄南、涂友情连续围期二个多月,西区各乡民众惨遭官兵蹂躏.林青龙贿通省保安第三旅旅长梁为焯,梁为焯收编林青龙部为省保安独立七...
13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9年9月上旬省调大军入德化围剿张雄南。省保安三旅旅长梁为焯、专员王梦古就任“德(化)永(春)清剿指挥官”,黄珍吾兼任“闽南剿匪司令部”司令,司令部设在德化岳尾街英西楼;县政府设立“德永边境守备区指挥部”,县长任指挥官,强派德(化)、永...
14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历史事件
1939年12月19日张雄南被围困石牛山,在落狗坑坠崖毙命,后枭首示众。部属张克武等相率缴械,其大小头目分别在县城和三明梅列处决或判刑押解外地充军。
15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 类型: 军事事件
1934年2月由于张雄南在永春横征暴敛,永春各界推选代表向泉州驻军请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