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春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146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驻军
分类号: E289.57
页数: 3
页码: 650-6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春驻军历史悠久,包括国家派遣的部队、地方武装以及割据势力和霸主招募的部队。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驻军单位和人数,反映了永春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永春县 国家派遣部队 地方武装

内容

永春的驻军,有由国家军事部门派遣的部队,有按国家规定组织的地方武装。在政局纷乱年代,还有割据方面(军)所派遣的和据地称霸而擅自招募的。
  唐光启元年(885):,河南光州刺史王绪率兵南下至福建,分兵成守桃林场。宋代,永春有警捕弓手60名。
  明代,永春有机兵150名,乡兵75名。永乐二年(1404)调福州左、右卫和兴化卫三军2038户2688名,在永春屯田24所70804亩。
  清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县升州后设驻守提标游击一员。乾隆三年(1738),永春设千把总7员,汛兵256名。其中驻州城200名,其余分驻上场堡汛、湖洋汛、黄坂汛(辖锦斗塘、曲斗塘),古格汛(辖东关、小姑塘、赤涂塘、.吉漂塘、高坪塘)。此外,有民壮50名,黄坂巡检司弓兵18名。嘉庆、道光年间略有增减,咸丰以后“废兵用勇”。宣统三年(1911),福建省参事兼闻南安抚使宋渊源带保安队进驻永春。
  民国成立后,永春由兵、匪交错占据,时间长者2年多,短者数月,甚至数日。民国元,年(1912),全县有警备队人员30余人。3年至8年,先后占驻永春的有福建警备统带阁广威部800余人,民军赵光、王荣光部,“护法军”张贞部(1919年另组“靖国军”)。
  从民国9年至11年,先后占驻永春的有张贞部、王荣光部、北洋军阀马步云部、民军吴威部、尤赐福部。12年3月,许崇智率部抵永春,成立永春县地方自治筹备分处。6月,吴威部民军苏万邦、陈春光、周廷云等团相继开入永春。10月,宋渊源联合民军吴威、陈国辉、卢兴邦等,在永春成立指挥部,与进入仙游的孙传芳部对抗。随后民军尤赐福、李金标攻占永春县城。12月28日,陈国辉又回据永春。
  从民国13年至22年的10年中,先后进驻永春的有:民军高义部,吴威部,陈国辉部,尤赐福、李金标部,高为国部,尤赐福部的孙昭文和林芳吞组织的“三点会”,陈亮部,涂飞凤部,东路北伐军宪兵连王耀武部,地方民军徐簪枝部,海军陆战队林寿国部,陆军第四独立师黄克绳团,海军陆战队林秉周部,十九路军六十一师。23年1月,十九路军闻变失败,德化著匪张雄南被任为永(春)德(化)仙(游)“讨逆”司令,进驻永春。3月7日,陆军三十六师一〇二旅李良荣部进驻永春,张雄南退驻德化。4月3日,尤赐福及部属陈得荣、尤永昌、徐杰等由大田窜回永春活动,被李良荣部拘捕枪决。5月,李良荣部调驻漳州,七十八师五一七团刘启雄部进驻永春。8月4日,刘部调往水口,8月6日,省保安三团马鸿兴接驻永春,后保安九团彭棠接防。24年3月,陆军九师二十六旅谢辅三部从诗山移驻仁庄(现凤美村)。
  民国31年,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简称十三补训处),从南平迁驻永春。
  民国32年,晋江团管区、泉安师管区也先后迁来永春。38年5月28日,中共领导的永春人民游击大队首次进驻县城。5月31日,'国民党九十六军残部近万人,从德化窜犯永春,逃向南安。6月3日,永春人民游击队再次进驻县城。6月5日,国民党新五军三二五师九七五团黄星辉部反扑,占据县城。新编一〇四八团陈维金部也进驻永春。8月1日,永春人民游击大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闻專赖边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三营。8月21日,黄星辉部撤离永春。8月23日,第八支队四团三营、闻中晋南永游击队进驻县城。8月25日,九十六军残部再次骚扰永春后向安溪逃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闻粤赖边第八支队四团三营改编为永春县常备大队,並在一都、桂洋、蓬壶、西安、帖山、湖洋等地建立基干队。
  1951年4月,县常备大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五军分区独立第五营,各区基干队改为区中队。第二年7月,县独立营整编,一部分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一部分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永春县中队,一部分转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六○团驻湖洋,后调驻南日岛;五九〇团进驻一都、横口、曲斗。1956年夏,5998部队进驻永春,1957年底迁驻南安县梅山。
  1962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43部队所属6571、6573、6575、6577、6682、6683、4045等部队组织的生产队,在吾边、“枣岭、高垄、捕头等地从事农副业生产。同年,6562,6563,6766,3616等部队在永设立留守处,安置随军家属。
  1965年,6571,6573、6575,6577,4045等部队的生产队撤离,359兵站进驻永春(1975年改为32262部队),空军3780部队在雪山设雷达站(1975年改代号为87078)。年底,6682,6683部队撤离,6610部队进驻永春,“文革”中为“支左”部队。
  1971年,6610部队撤离,194医院和723医院迁来永春(723医院不收病员)。1973年,194医院迁厦门市,363医院接驻。1974年,135部队(1975年改代号为32164)来永春境内埋设战备电缆,后部队撤离,仅在仙夹乡设维修站。1977年,留守处部队和32262部队撤离,32347部队进驻永春,723医院调驻德化。
  1986年,363医院、32347部队撤离,32404部队直属指挥连进驻。至1987年,驻本县的部队有;32404部队、87078部队某部,32164部队维护哨所;县武警中队和消防中队。

知识出处

永春縣志

《永春縣志》

出版者:语文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本志上限自设置桃林场起,下限至1987年止。全书共分三十二卷,包括:大事记、建置志、自然地理志、人口志、城乡建设志、农业志、林业志、茶果志、小水电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宋渊源
相关人物
赵光
相关人物
王荣光
相关人物
马步云
相关人物
尤赐福
相关人物
许崇智
相关人物
苏万邦
相关人物
陈春光
相关人物
周廷云
相关人物
陈国辉
相关人物
卢兴邦
相关人物
孙传芳
相关人物
李金标
相关人物
高为国
相关人物
孙昭文
相关人物
林芳
相关人物
陈亮
相关人物
王耀武
相关人物
林寿国
相关人物
林秉周
相关人物
张雄南
相关人物
李良荣
相关人物
陈得荣
相关人物
尤永昌
相关人物
刘启雄
相关人物
马鸿兴
相关人物
彭棠
相关人物
谢辅三
相关人物
陈维金
相关人物
黄星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永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