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25 / 155
36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机帆船、混合型渔船、仿渔轮式机动船、钢质渔轮。
36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50年代中后期,木帆渔船开始安装动力机。1956年县水技站与潭东渔业生产合作社共同研制福建省第一对大围缯机帆船,排水量50吨,装配80马力柴油机,采用深隧洞型艉,大直径螺旋桨。
36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73年,闽侯专区组织平潭县各重点渔区的船老mt和国营造船厂设计人员,由平潭县水产局局长高扬泽带领赴广东佛山、湛江和海南等地参观大马力拖对虾的渔船。根据广东、海南的船型结构、船舶性能,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平潭县以围网为主,同...
36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普通仿渔轮式机动船,船艏尖,冲浪力强,有外龙骨和内龙骨各一条,龙翼板为8厘米厚板,其余是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11厘米、12厘米的厚板直至甲板边压线,改掉“担仔式”的走马(杉木对开),纵向硬度强;横向是肋骨加拱梁,结构...
36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为了开拓外海生产,扭转海洋捕捞业面临的不利局面,1985年敖东乡钱便澳村林正雪等人,从上海海洋渔业公司购回一对250马力旧铁壳渔轮,聘请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船长跟船出海指导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敖东、东庠、流水、白青、...
36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唐宋时,渔户从事岩采紫菜、岸边小钓。明朝,筑竹矿、石矿拦截鱼虾,竖桁、筒猛、蟹镰相继出现。清朝,大花钓、小围缯、定置网、刺网、钓业均有。道光年间,小围缯扩大为带鱼t;黄瓜f开始转移浙江洞头、北A渔场生产。
36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定置网作业为张网类作业,是平潭县主要海洋捕捞作业之一,一般年产量占海洋捕捞总产量40%---60%, 定置网作业的特点是被动捕获,用打桩或抛锚的方式把渔网设置在海区,利用水流压力使鱼人网达到捕捞目的。作业海域,从沿岸到近海,水...
36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明万历年间,东庠门渔民创建九部寮竖桁。立楗(柱)挂网,捕捞丁香、虾米(毛虾)、鲳鱼、带鱼、墨鱼等,还有大宗小型鱼虾及部分经济鱼。清乾隆年间,钱便澳的凉亭底已有竖桁作业。民国时期,白青、钟门、屿头、大练、小练、小庠、澳前、吉钓、...
36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明代,东庠鲎北就出现筒猛作业。捕捞大宗小型鱼类,主要是虾米(毛虾)、日本鳇、巾鲑(康氏小公鱼)、七星鱼及带鱼、墨鱼等。民国30年(1941年)敖东乡的江斗门(华东村)有10个作业单位、网86张。1949年全县329个作业单位、网1...
37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康熙年间,澳前首创档尾作业。档尾网形似筒猛,但比筒〓大20%--30%,网线、网纲都比筒猛稍粗。采取三桩定向,网尾固定,并装有倒须网,网身不随往复流,昼夜捕四航次。
37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草屿的江尾村和塘屿的南楼村渔民首先发展浮斗35网张3个作业单位(船),捕捞对象有虾米(毛虾)、带鱼和其他小型鱼虾。
37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咸丰十年(1860年),草屿莲澳渔民仿竖#I的渔网,改立楗为大浮力的张网,称为鼓m,当年投产20张,为福建省首创。1973年全县有3个作业单位,30张网。1980年后,由于水产资源衰退,成本高,效益差,转为筒猛和竖桁作业。
37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咸丰年间,大练、小练岛渔民首创虾米4。此后,白青、东W-等地仿效推广。50年代东9门渔场利用竖#f7上部挂上虾米U捕虾米(毛虾)、日本M.1950年全县有150个作业单位,渔网450张;1959年有187个作业单位,渔网560张...
37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围缯作业是平潭海洋捕捞主要作业之一。作业单位多,网具规模大,围捕范围广,单位产量高,生产历史悠久。
37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小围缯是平潭海洋捕捞历史较早的一种传统作业。渔船一般是3-5吨位。属母子船围网作业。按季节可分为春缯、夏缯和冬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