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海洋捕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36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海洋捕捞
分类号:
F307.4
页数:
10
页码:
124-133
摘要:
本段介绍了唐宋时,渔户从事岩采紫菜、岸边小钓。明朝,筑竹矿、石矿拦截鱼虾,竖桁、筒猛、蟹镰相继出现。清朝,大花钓、小围缯、定置网、刺网、钓业均有。道光年间,小围缯扩大为带鱼t;黄瓜f开始转移浙江洞头、北A渔场生产。
关键词:
平潭
渔业
经济
内容
唐宋时,渔户从事岩采紫菜、岸边小钓。明朝,筑竹矿、石矿拦截鱼虾,竖桁、筒猛、蟹镰相继出现。清朝,大花钓、小围缯、定置网、刺网、钓业均有。道光年间,小围缯扩大为带鱼t;黄瓜f开始转移浙江洞头、北A渔场生产。民国11年(1922年)捕捞产量2351吨;民国23年,全县渔民7365人,渔船600多艘,渔业产量8283吨,居连江、莆田之后,列全省第三位。1949年,渔船2168艘,捕捞产量11263.5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渔区通过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互助合作,海洋捕捞业得到恢复与发展。1956年,组织流、钓、围作业转移浙江渔场。夏汛组织石斑鱼钓和夏乡廉(m鱼$)118个单位(船)到浙江北R、洞头渔场生产,产量163吨;秋汛组织木帆船小围缯219个作业单位、木帆船大围M2个作业单位、小钓6艘到浙江舟山渔场生产,产量1040吨。
60年代,进一步提高捕捞技术,促使网具合成纤维化、渔网大型化、渔船动力机械化,初步改变了船小、网小、产量低的局面。到1970年全县大小渔船3148艘、17297吨,其中机帆船200艘、5493吨位,占渔船总数6.35%,占渔船总吨位31.75%;捕捞产量33039.2吨。
70年代初,是围网作业最兴盛的时期。在渔网大型化的同时,对围缯作业机帆船进行船型改革,既增加吨位,又提高航速。同时,根据中央“打出去、养起来”的要求,组织开发新海域,把近岸生产推向近海40米水深海域生产。1975年以后,海洋捕捞开始滑坡,黄鱼、带鱼、墨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形不成渔汛,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海洋捕捞业特别是围网作业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80年代,县委重新确立“以渔为主,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指导思想,实行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在抓好养殖、加工的同时,对海洋捕捞内部的作业结构进行调整,实施“多品种、多作业、多海域、兼作轮作”的新举措。恢复传统的流、钓作业,做到“一船多具、一人多艺”和发展创汇渔业。同时,大力开发外海渔场和台湾北部渔场,传统作业普遍得到恢复与发展。到1990年,渔船总数达4354艘、36463吨位、127024马力,海洋捕捞业产量达到62958吨,比1980年增长65.06%. 90年代,继续采取“调整结构、发展轻型、走南闯北、突破远洋”的措施。1994年16艘、600匹马力、有制冷设备的渔轮赴印尼海域生产,当年产量达8000吨。1995年远洋渔轮达24艘,产量11600吨。当年,全县海洋捕捞产量124401吨,比1990年增长近1倍,比1949年增加10倍多。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