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机动渔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3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机动渔船
分类号:
S972.7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机帆船、混合型渔船、仿渔轮式机动船、钢质渔轮。
关键词:
平潭
渔船
设备
内容
一、机帆船 50年代中后期,木帆渔船开始安装动力机。1956年县水技站与潭东渔业生产合作社共同研制福建省第一对大围缯机帆船,排水量50吨,装配80马力柴油机,采用深隧洞型艉,大直径螺旋桨。由于设计技术等问题,效果不好,没有得到推广应用。1958年,澳前大队在原有一对海山鼠木帆船上安装20马力柴油机,效果好,后来得到推广。接着东m门渔场一对木帆渔船,安装14.4马力动力机,该机是部队机船退役的海克力司旧机;东澳海带场“乘风”号和竹屿港围垦指挥部一艘指挥船也同时安装动力机。当年全县发展机帆渔船6艘,120吨,107马力。刚开始发展机帆渔船时,多数渔民把木帆渔船的后舱加以改动,安装上动力机,基本保持原有木帆渔船的船型和结构,达到省时、省料、省钱。1959年部分渔船开始安装国产鱼探仪。60年代初期,从福州、连江等市县引进担仔式旧木帆船,安装45-60马力动力机。由于该船型适合大围f"生产,部分渔业生产单位仿造20--25吨位担仔式机帆船,装配60-80马力上海135型柴油机。1960年潭东公社澳前大队第二生产队念其龙生产单位,在潭东公社造船厂建造1艘15吨位担仔式机帆船,安装60马力动力机;同年澳前大队第三生产队巫家泉生产单位,在福州马尾造船厂建造1艘“鼠母式”机帆船,安装60马力动力机。60年代初省属芦洋农场在福州造船厂新造2对35吨担仔式机帆船,安装上海135型80马力柴油机。60年代中、后期,机帆渔船逐步向大吨位大马力发展,大部分渔业单位都新造25-30吨位、装配80-100马力上海厂和福建厂生产的柴油机。1968年以后,部分渔船上开始安装电台,大规模推广使用鱼探仪。1973年机围渔船增至340艘,占围网渔船总数的16.5%,占全县渔船总数的9.62%;1985年机动张网渔船1018艘,占张网渔船总数93.14%,1995年全县有机动张网渔船945艘,刺网机船324艘,机钓船311艘。
二、混合型渔船 1973年,闽侯专区组织平潭县各重点渔区的船老mt和国营造船厂设计人员,由平潭县水产局局长高扬泽带领赴广东佛山、湛江和海南等地参观大马力拖对虾的渔船。根据广东、海南的船型结构、船舶性能,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平潭县以围网为主,同时又是中、小型机围为主,应该建造机帆船型的渔船,安装高速机,并带帆以增强抗风浪能力,提高航速,节省能源。1977年国营造船厂为流水乡砂美大队设计1对总吨位50吨、安装185马力柴油机的混合型机帆船,采用浙江的船艏,江苏的船艉,福建担仔船的生活区和驾驶台。将船艉的虾艉型改为圆艉型,上甲板的驾驶台适当向艏部移,后甲板适当增大。后来模镜大队也仿造一对。这种混合型的机帆渔船,维持时间不长,1980年以后,改为尖头型的机动船。
三、仿渔轮式机动船仿渔轮式机动船,船艏尖,冲浪力强,有外龙骨和内龙骨各一条,龙翼板为8厘米厚板,其余是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11厘米、12厘米的厚板直至甲板边压线,改掉“担仔式”的走马(杉木对开),纵向硬度强;横向是肋骨加拱梁,结构严密、牢固、稳性好、抗风力强;舟中部至前部宽敞,便于围网操作;艉部留个后甲板,作为拖网工作台,把机帆船的艉楼向艏部移,改成驾驶台和渔民生活区。此外,斜舵改为罗盘式竖舵,与外龙骨持平,便于在网区航行,避免舵勾绳索、柘索、渔网等事故的产生;桅杆改为吊杆,不使用布帆,完全靠机械动力推进。
1974年国营造船厂技术员高扬广,为流水乡矿楼大队张木仁单位设计出围、拖、钓兼用的仿渔轮式新船型。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慎,两船交接时撞死一个人,被误认为不好操作而停止推广。后来随着拖网作业的发展,渔民认识到尖头型渔船能适应多种作业的好处,1978年以后,全县无论是新造的,或是旧船改造,包括定置网渔船及Illy基本上都改为尖头型仿渔轮式的机动船。1995年机围兼拖达158艘,传统式的MalM头、海山鼠几乎绝迹。
四、钢质渔轮为了开拓外海生产,扭转海洋捕捞业面临的不利局面,1985年敖东乡钱便澳村林正雪等人,从上海海洋渔业公司购回一对250马力旧铁壳渔轮,聘请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船长跟船出海指导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敖东、东庠、流水、白青、澳前等乡镇相继购买不同类型的大马力旧铁壳渔轮。1986年,远征对马海峡渔场,捕捞马面觯获得丰收。1988年全县钢质渔船发展到24艘,为了有组织有领导发展钢质渔轮船队,县水产局成立平潭县海洋渔业公司,并设置专用渔业电台,组织船员培训,加强后勤供应。由于铁壳渔轮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也由于渔场、资源和管理工作等因素,逐步暴露出渔船维修难、油耗成本大、生产效益差等问题,这批铁壳渔轮后来多数转卖外地。1992年白青乡林圣清和流水镇张水明等人,组织渔民集资投股发展远洋生产,并向重庆造船厂订造600马力钢质渔轮两对,配有先进的制冷、通讯和导航等渔业机械设备,随后其他乡镇采取内联外引集资投股发展钢质渔轮。1994年6月15日组织16艘大马力远洋钢质渔轮开赴印尼海域生产。1995年全县有大马力远洋钢质渔轮24艘。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