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132 / 155
196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寺庙庵堂早期多有僧人、尼姑住持,掌管大小事务。较大寺院设有方丈、监院、维那、知客、知殿等职僧,中等寺庙也有住持、知殿(香火和尚)等,小寺庙一僧多兼数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僧尼还俗,寺庙多由村居或生产队看管。
196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基督教卫理公会13个牧区均属平潭教区领导。教区设区议会,牧区亦设议会。牧区之下设属,每属(聚会点)至少10余户。基督教各基层堂点设堂管会,由教徒选举堂管会成员来管理本堂事务。基督教通常在圣诞节或复活节时举行教区年会,报告各堂所...
196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卷介绍了平潭岛民淳厚善良,勤劳朴实,自古以来的风俗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服饰、饮食、婚姻、生养、丧葬、节日、交际、信仰、禁忌等习俗,与其他地方汊族的习俗,既保持诸多方面的共同性,也有本地的独特性。就是县境内各村落、岛屿...
196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时令节日。
197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197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俗称“初一早”。有“初一起得早,全年事事如意”之说。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早餐,各家各户吃线面、“太平蛋”,祈求“太平如意、福寿绵长”。
197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是旧时平潭民间最热闹的节日。其时有扎花灯、舞龙、舞狮、踩高脚、排鳌山、放烟火、烧瓦塔等活动,使“做上元”、闹社火以来的娱乐活动达到高潮。正月十五夜,城关居民有吃元宵丸(汤圆)、点长明灯的习俗,50...
197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正月二十九日是正月中最后一个逢九的日子,故称后九节。后九,又叫“拗九”,也叫“孝九”。是日,家家包“拗九丸”,即用薯粉和熟番薯混合舂成有弹性的粉团,内包以糖馅,或海鲜、肉、菜等荤馅,捏成“烧卖”形或饺子形,或蒸或煮,于后九节合家当...
197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阳节,亦称端午节,俗称五日节。福清、平潭两县流传一首民谣,把端午节习俗内容概括为:“初一钉菖蒲,初二起释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起释垛,也有地方作“浸释箬”)。端午节煎面饼也是融岚两...
197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七月初七,乞巧节,平潭俗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按旧习,这天夜晚未婚女子要陈列瓜果七碟供奉天地,取绣线闭目向天默祷,穿针乞巧。有的姑娘则陈列自绣的精美绣品,如绣鞋、帐眉、枕套之类,供姐妹们评赏。民间保留煮汤圆习俗,意谐...
197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亦称仲秋节,是民间传统的团圆节,所谓“天上月圆时,世间人团聚”。合家团聚欢度节日,在外办事的人,都想法回家过节,赏月吃饼。旧时大人哄小孩,赏月如获“月华”,则终生幸福。旧时节日夜晚,城乡往往组织“盘诗”活动,有些街...
197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扫尘,俗称筅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年底之间举行。逢单日任选一天,家家捆扎竹帚,打扫住宅。!日时平潭一些人家沿袭福清习俗,筅堂这天都要煮一餐猪血番薯粉当午餐。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可将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清除干净。
197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神要回天庭述职,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故又称“送神”。至次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则置香烛果品,贴新灶君图,迎接灶神回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多贴春牛图,或贴灶君联,依俗...
197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俗称“三十盲晡”、“做年”。腊月二十日起,就开始洗扫厅堂,整理房舍,准备年货,张贴春联。远在异地的亲人大都回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年前各家清结往来债务,一般不许欠债过年;若拖欠过年,有正月不讨债的惯例。各商店、...
198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时令节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