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02条
析出资源
1383条
图表
164条
人物
19条
事件
62条
地名
48条
专题
109条
作品
1条
实物
14条

检索条件

与 “商河县” 相关
共 1802 条 75 / 121
1111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税收情况。在清朝末期,田赋归户房征收;民国时期,设立了烟亩罚款征收局、烟酒稽征所等专门机构,专司税收工作。1949年后,设立了财政科(后改为财粮科)负责征收公粮和其他税收,设税务局管理日常税收业务,1980年代...
1112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种类繁多,包括田赋、丁银、附捐、盐课、集场课程和烟酒税等。清朝时期,田赋归户房征收;民国时期,田赋制度虽基本沿袭清代,但已有正税、附税、附捐之分,其他名目的税收、附捐也越来越重。
1113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从1945年到1984年,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税种逐渐增加,税率逐渐降低,税收征收方式也逐渐改进。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需要,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1114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实行减税免税政策,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税收制度的严肃性。减税免税条款包括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免征产品税、免征营业税、免征营业税、免征零售环节营业税、免征种子公司经营的种子零售环节营业税、免征城镇集体企业营业税等。商河县的减税免税...
1115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金融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储蓄等。
1116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商河县的银钱业。清末商河县仅有3家商办钱庄,资本总额在1万元左右。民国时期,钱庄数量逐渐增加,到民国三年(1914年)已有5家。其中,农商银行是商河县的主要银行之一,主要办理放款业务,自行印发票子在城内和城南市场上流...
1117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商河县历史上货币演变的历程主要是:银两、银元、铜币、法币、北海币、人民币。其中,清末和民国初期主要流通银两、银元和铜币;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开始发行银本位币,并逐步废两改元,流通银元;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
1118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工商信贷:从1950年办理工商信贷业务开始;私营工商业者则停止信贷,促其逐步纳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轨道;工商信贷放款大幅度增长,1959年为14倍,盲目支持工商业发展,1960年后,银行积极控制货币发行,严格信贷管理,组织货币回笼,支持轻工业...
1119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储蓄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城镇储蓄为零,无法进行储蓄。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定期储蓄。保本保值定额储蓄和定额有奖储蓄是贴花储蓄的替代品,全县城镇储蓄从198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到1985年,城镇储蓄总余额达...
1120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不同类型的储蓄存款情况。建国初期,城镇和农村储蓄均为零,直到19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不同类型的储蓄存款。城镇储蓄方面,195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定期储蓄,而保本保值定额储蓄和定额有奖储蓄则是贴花储蓄的替代品。在农村储蓄方...
1121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商河县支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建立到1980年代中期,逐渐发展壮大。在保险业务方面,从1950年代的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发展到1980年代的企业财产保险和汽车保险等多个险种。商河县保险代办所也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为广大农民提供保险...
1122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济南市商河县交通邮电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交通机构、公路、桥梁、运输、邮电机构、邮政、电信等。
1123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商河县的交通机构、公路、桥梁、运输等。
1124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52年至1990年济南市商河县交通邮电机构的发展情况。
1125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济南市商河县交通公路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干线公路、济盐路、县乡公路、专用公路、公路养护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