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南城县” 相关
共 466 条 20 / 32
28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工具特色,刀刨齐全,铡药刀与众不同,具有把长,面长,线直、刃深、吃硬省力,一刀多用,切片斜、薄、大等特色,因此,药界有“见刀认帮”之说。
28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北宋时期,赣东食盐实行官督官卖,其销售网点在南城县“坐肆占卖者,郡才数十”。明代遵循元制,实行计口配给制,百姓向官府纳米,以代盐价,所征“盐粮”,因并入民户夏税秋粮带征,故又称“盐米”。配给制按大口、小口配给不同量食盐。清代,食盐以官督商销...
28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平抑盐价,多次对食盐零售价格进行调整,1950年每50千克稻谷可换食盐10.75千克,1955年每50千克稻谷可换食盐24.6千克。1956年12月,抚州市食盐零售价由0.31元/千克提高为0.32元/千克,批发价...
28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盐政管理偏重于巡缉私盐。
29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22年(1933)7月,国民政府在南昌设立中国江西食盐火油管理局,管理全省食盐火油公卖事业。域内崇仁县设立火油公卖委员总会。29年3月,省政府指定液体燃料(汽油、机油、柴油及煤油等)由省统制局专卖。5月,在临川成立办事处,开办存货登记等...
29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52年12月,南昌石油分公司在南城县设立南城石油供应站,其他县则由私营或国营商店兼营。到60年代,东乡、南城成立储油所,为抚州石油分公司派出机构,既为专区储油,又在当地售油,其他县则由国营商业机构兼营。到70年代初,各县(市)机构名称不...
292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用油机器较少,石油商品相对充足,中国石油公司中南区公司南昌分公司确定全省经营方针为:大力推销煤油,满足城乡居民需要,同时不忽视其他油品推销。1950年抚州石油小组积极派员至各县乡村上门串户,宣传使用煤油灯,并赠予灯具,逐...
293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61年,抚州专区煤管站企业管理较粗放,内设人秘、财统、业务3个科室。业务科下设萍乡、温圳两个大工作组,负责煤炭采购、集中和中转工作。1964年—1971年,随着用煤量以及职工不断增加,企业管理工作有所加强,增设储运、总务科和汽车队等机构...
29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61年抚州专区煤管站成立时,其财务管理对专区财政负责。1962年—1966年,企业改变名称后,财务管理对省财政负责。“文化大革命”后,又重新对地区财政负责。
29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对节约能源管理,主要积极在全区推广烧蜂窝煤,在砖瓦窑业推广烟道灰代燃品利用,以利节煤。在改炉改灶方面着重抓好抚州市、南城县、宜黄县试点工作。继续强化“三扫”“四防”“三就直拨”等传统节能方式的推广应用。
29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有中药材出口。1977年恢复出口,出口品种70余个,主销中国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也销往英、法、日本、东欧等地。域内出口西药始于1989年,由抚州、临川、广昌、资溪、崇仁、黎川制药厂生产。
29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域内有中药材出口。
29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清代道路(驿道)通达各省省会称“官马大路”、简称“官路”;由省会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称“官马支路”,简称“大路”;省内各县市(镇)间相连接的一般道路,统称小路。驿站沿线设有铺舍的驿运线路,称铺路。抚州域内有县间铺路,计大路和小路65条,总长36...
29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全县共有大小铺路5条,计275里。
30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全县共有大小铺路4条,计245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