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乐安县” 相关
共 1419 条 15 / 95
21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以前,本县森林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溪水清澈,水土流失甚为轻微。民国时期,政府虽每年号召造林,但管理不善,成活率不高。而民间的封山育林,乡规民约却有很大的约束力,乱砍滥伐现象很少,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建国后毁林开荒,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
21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根据县水土保持办公室规划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对各类不同流失区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1984年以来,对水土流失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飞播的小松树苗有的长成1米高左右,最低的也有30厘米。
21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乐安县发展畜牧和水产的条件十分优越。除气温、雨量和阳光适宜外,还有广阔的牧地和水面资源。据1981年《乐安农业区划资料》载称:全县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25万多亩,河流、池塘、水库面积7.4万多亩。
21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畜禽品种繁多,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等30余种。
21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畜禽品种繁多,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等30余种。
216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耕牛有黄牛、水牛,据民国24年《江西年鉴》记载:“乐安养有耕牛19601头。”水牛适宜于湖田、陷田、复种指数高的地方。本县湖坪、万崇、罗陂、潭港、鳌溪、增田等地农户多饲养;黄牛适宜于山区陡坡梯田,多分布于招携、坪溪、金竹、谷岗等乡。但黄牛历...
217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耕牛的主要疫病有:牛出败、牛流感、牛腐蹄病、牛前胃病、破伤风、五号病;生猪的主要疫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白痢、感冒、体内外寄生虫病、五号病。家禽主要疫病有:鸡新城疫、禽出败、白痢、球虫等病。此后...
218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水产品主要是鱼类、虾蟹类、爬行类,软体动物及水生植物等五大类。其中水生植物有莲、藕、荸荠、茭笋、水浮莲、水葫芦、菱角及浮萍等。
219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水产品主要是鱼类、虾蟹类、爬行类,软体动物及水生植物等五大类。其中水生植物有莲、藕、荸荠、茭笋、水浮莲、水葫芦、菱角及浮萍等。
220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时,本县有部分农民徒步江洲,肩挑少许鱼苗至本地挖池饲养。到1911年,公溪、戴坊、南村、湖坪、罗陂、石陂等地农民肩运鲢、鳙、鲩鱼苗自养自销。建国后,县畜牧水产场工人于1964年5月,在龚坊公社石里元水库,进行人工孵化鲢、鳙、鲩鱼苗,获得成...
22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时,本县有部分农民徒步江洲,肩挑少许鱼苗至本地挖池饲养。到1911年,公溪、戴坊、南村、湖坪、罗陂、石陂等地农民肩运鲢、鳙、鲩鱼苗自养自销。建国后,县畜牧水产场工人于1964年5月,在龚坊公社石里元水库,进行人工孵化鲢、鳙、鲩鱼苗,获得成...
22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盛行于民国时期,建国后,农民仍相袭稻田养鱼方法,养殖鲤鱼。人民公社化后,农药、化肥用量增多,同时在“文化大革命”中稻田养鱼曾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限制,稻田养鱼被迫“下马”。
22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本县有大小池塘7016口,水面5719亩。但分布不平衡:东南部的金竹、坪溪、招携、谷岗山区及南村、石陂、湖溪、公溪公社的部分边缘山区,只有池塘1234口,水面665亩,且水位不稳定,养鱼价值不大;西北部拥有池塘2389口,水面2...
22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至1985年底全县共建筑水库1025座,共计水面17256亩。库底平坦,消落区多为农田,植被区大,适宜于鲢、鳙、鲩、鲤、鳊等鱼类生长。据统计局资料,本县于1953年始利用水坝养鱼73亩,以后逐年增多,到1978年时,利用水库养殖面积达359...
22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是抚州地区试养珍珠较早的县份之一。县畜牧水产场在1971年,组织了3名职工利用绉纹冠蚌和三角帆蚌插片试养,于1974年获得珍珠2.545斤,产值1240元。填补了本县珍珠养殖史上的空白。经省水产养殖公司和省外贸局鉴定,质量名列全省第3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