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604 / 1680
2404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1931〜1936年,全县年均种0.47万亩,只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8%.1957年面积扩大到5.1万亩,比数上升到15.5%。
2404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主要种植在徂探、良庄、西住、崅峪、北集坡、满庄等地。因大汶口是花生的主要集散地,故而得名。大汶口花生蜚声国内外,清末曾被定为“贡品”。1915〜1945年,青岛日本商行每年派人来此大量收购。
2404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有黄芽、青芽之分,以黄芽白菜品质为上乘,黄芽白菜株高35〜40厘米, 株重3〜3.5公斤,叶片黄绿色,叶柄白色。以其帮薄、水份少而倍受人们青睐。炒食、凉拌均可,尤其以文火炖之,帮薄易烂,汤如奶汁, 味道鲜美。
2404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以大汶口办事处的“焦家庄萝卜"、夏张办事处的“郝家宅萝卜"、粥店办事处的“下旺萝卜”、西住办事处的“北滕村萝卜”品质最优,久负盛名。
2405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产于满庄办事处北留村,清朝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此地,食后大加赞赏,封之“黄瓜王”,并赠种瓜老农黄金一两以示褒奖,定为“贡品”。由此声誉更著,被称为“御黄瓜"。本品瓜长把短,粗细均匀,布满嫩刺,直而不弯,顶花不易脱落,瓜瓤青翠,籽少粒小,质地脆细...
2405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以良庄办事处石楼村产为著名。因该村濒临柴汶河,地下水源充足,土质肥沃,特适于红根菠菜的生长。所产菠菜棵大、根红、肉厚、有油性,以之作馅制成菜饼,味美可口。建国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良庄销往东北、华北、西北的主要蔬菜品种。
2405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1953年,四区陈房村农民采用粪种隔离法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减轻了病害。1956年,大力推广变温浸种和用化学农药西力生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效果明显。至60年代初,基本上根除了散黑穗病的危害。
2405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建国前,农民对此病束手无策。建国初,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的方法来减轻危害程度。1964年锈病大发生,用3%的氨水、5%的鲜尿、2〜3%的硫酸铵液、石硫合剂、草木灰水等进行防治,起了一定的作用。1975年,使用敌锈钠、敌锈酸、代森锌农药防治。80...
2405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1974年粥店公社司家庄发现此病。1980年发病面积达19891.2亩,轻地块小麦减产1〜2成,重地块减产5成以上,个别严重者造成绝产。开始采用轮作换茬的办法予以防治,效果明显,但2~3年后,又有所发展。1979〜1981年利用该病的衰退规...
2405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疾病
1959年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防治。1962年在温汤浸种的基础上,使用2000倍赛力散和600倍二氯茶萘醌药液浸蘸地瓜苗的方法,收到明显效果。1983年利用多菌灵防治,获得成功。1984年又推广了“二选、二浸、五净”(二选:即选用抗病品种,选...
24056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圈肥包括家畜肥和家禽肥,以猪圈肥为主。建国后,提倡养猪积肥,圈肥数量逐渐增多。多用作基肥。
24057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土杂肥主要有旧屋土、炕洞土、垃圾、湾溏淤泥、草木灰等。建国后,政府号召积造土杂肥,50年代末至70年代形成积造肥运动。主要用于基肥。
24058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饼肥包括豆饼、蓖麻饼等,建国前及建国初期施用较多。多用做经济作物的基肥。60年代末用量减少。70年代末,基本不再作肥料使用。
24059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绿肥夏季以青草、污泥、圈粪或人粪尿混合沤制,一般做基肥施用,70年代较盛行。
24060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其他
人粪尿建国前后,群众缺乏保肥知识,粪尿混积,草木灰与人粪尿混积,使养分散失很多。60年代农村改建厕所,实行粪尿分积,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粪池、设肥场,集中积存人粪尿,采用粪土各半的比例进行堆沤,称为 “土包氮",保肥效果较好。此法至今仍被采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