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平阴文史资料
历城名人
黄岛文史资料第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济南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青岛文史资料
德城文史
德州文史
胶南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德州文史
商河文史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城文史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商河文史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莱西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郯城县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長清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临沭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德州文史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历城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历城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德州文史
长清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市中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平阴风物志
辛氏三代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济阳县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历城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即墨文史资料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文史资料
青州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辛亥革命在山东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莒南县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四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民俗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德城文史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明水撷英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安丘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
章邱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第二辑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安丘文史资料
李沧文史第四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
莒南文史资料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黄岛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章丘老字号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集粹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槐荫文史资料
蒙阴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罗庄区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名胜古迹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名胜古迹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州文史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政协史料
章邱煤矿史料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沂南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历城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
莒南县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市中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
德州文史(五)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历城文史资料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当代中国的山东
沂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李沧文史 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630
/
4002
54436
德县五香百工菜制作方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
类型:
美食
五香百工菜。清明节前后将上年腌制好的疙瘩头捞出晒四、五天,再放入缸内腌十天左右,再捞出来晒四、五天,再下入缸内,同时缸内下糖色,(每缸疙瘩头300斤下糖色5斤)。以后每隔半月捞出晒一次,三、四次后把疙瘩头切开看看,糖色已经透了,即可进行第二...
54437
德县糖醋包制作方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
类型:
美食
糖醋包。把酱好的莴苣、苤蓝、酱瓜100斤(三样各1/3),酱花生仁15斤,水焯杏仁5斤,姜丝5斤,青丝5斤,桂花酱3斤,无色酱油3斤共放一处调匀备用。把苤蓝切成圆薄片,用水泡去咸味后,捞出晾至八成干,再切成大小相等的长方片,把调好酱菜包入小...
54438
德县酱包瓜制作方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
类型:
美食
酱包瓜。在芒种节前将小园瓜(甜瓜、脆瓜均可)的瓜蒂周围用小刀割开,将把取下留用,挖出瓜内籽瓤,每斤瓜用盐二两半,瓜内外都要放盐以防止瓜从里面腐烂。腌三个月后取出用凉水冲泡一天去掉咸味,再用酱好的黄瓜、酱瓜、苤蓝、莴苣各等份,切成6、7毫米的...
54439
德县五香茶干制作方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
类型:
美食
五香茶干。将豆腐干放入酱油内,再把花椒、大料、小茴香、白芷、桂皮等香料用布袋装好放入酱油内,用小火煮开锅后,煮五分钟,捞出来晾干后再放入酱油内煮,如此反复煮五、六次,豆腐干越煮越小越硬,至外观紫红色,内里酱红色,手掰有韧劲,即可出售。 特点...
54440
德州糟鱼制作方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
类型:
美食
糟鱼:①旧历五月份将白鳞鱼去头尾内脏,洗净后切为寸段备用。②将江米蒸至五、六成熟后调入麦曲、南酒,(每百斤江米调入麦曲2.5斤,南酒5斤)备用。③将切好的鱼段在白酒中蘸一下,排放于小口坛子内,排一层鱼,放一层调好的江米,如此反复放满后,倒入...
54441
打醮请香取水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第一天上午由道士九人,身穿红道袍,列队吹打奏乐,前方抬着供桌引路,桌上摆放着香炉、供果、水壶、绳子。村里老年会众跟在后边,缓步行至井边或河边祭奠取水。祭毕由会首或道士一人拿起拴绳子的水壶,去取一壶清水,放在供桌上抬着,吹打奏乐返回经棚。相继...
54442
打醮接家亲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傍晚进行的醮事活动是接家亲,即对会众的三代宗亲进行超度,由道士九人,身着黑色道袍,排列两行吹打乐器,后面道长一人手执引魂幡到村外十宇路口,以焚香、撒小米接引“家亲”。按迷信说法,“撒小米是给没主的饿鬼吃的”。道长手执引魂幡,口中念念有词,户...
54443
打醮宣卷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第一天晚上道士的活动是“宣卷”。在棚内的侧面,用几张八仙桌排成一个台子(称法台)。桌上再摆上单桌、木椅。道士一二人端坐在木椅上,宣读劝善经卷,下面众道士围坐,当读完一个段落之后,众道士敲鼓鸣钟一次。这天晚上村里的成年人除留下看家的以外,都要...
54444
打醮接玉皇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接玉皇是打醮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般在打醮第二天上午在本村找一户院落宽阔的户家进行。首先在北房正中悬好“玉皇大帝”画像。其次会首派人沿村内街头巷尾鸣锣高喊:“接玉皇了!”,通知会众都要参加。待众人到齐后,众道士及会首排好顺序朝拜玉皇。道士们身...
54445
打醮拜忏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也称跪忏)请来“玉皇”后,中午村民们家家都将备好的饺子用方盘托着,放上高香、黄表给“玉皇”去上供、叩拜。道士开始拜忏,道长头戴道冠,身穿法衣,手执笏板,焚香、诵经,然后行三拜九叩大礼,在赞礼声中,其他道士站立两旁不断击鼓、鸣钟、敲磬,一些...
54446
打醮诵经超度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醮期的第三天是末期,这天上午的活动是,道长诵经,众人跪拜。道长一人跪在一条低矮的长凳上,手敲木鱼诵经,有一二名道士打鼓、敲钟、击磬。每诵完一段经,则打钟击磬一次,参加跪拜的会众闻磬声即行叩头,敲几下就叩几个头,因这项活动单一,去参加的人不多...
54447
打醮送玉皇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主要是把玉皇和众神送走。因为它不像接玉皇那样隆重,所以参加的人也不多,只有几个道士身穿红道袍,敲击鼓钟而不吹奏乐器前行,后面道长、会首跟随,到村外一块空地上焚香、烧纸后,道长诵经超度,会首焚香叩拜就算送走了玉皇和众神。在送玉皇的仪式中还伴有...
54448
打醮送家亲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送家亲”是道士们率领会众引导众神灵返回空场,道长手执引魂幡,让会众之三代宗亲神灵走过“金桥、银桥”(用黄、白纸扎的约两米长的桥)。道长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断摆动着纸幡和铜铃,口中诵念着:“过了银桥又过金桥”,以示引导“家亲过桥”,并撒小米...
54449
打醮放祀食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放祀食是打醮的最后一项活动,意在超度亡魂,大赦冤鬼施舍祀食,早日超生。有时也举办过金桥、银桥的仪式,从晚饭后开始直到深夜方散。由于时间长,散后道士们还要加夜餐,吃面条以表示对道士的慰劳,俗有“开坛饺子落坛面”之说。 放祀食的做法是:首先在经...
54450
道士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其他
蓄发、头顶绾髻、留须,服饰:平素为青、灰、蓝素色布道袍。庆典礼服缎质,上绣“八仙”、“八挂”、“祥云”等图案道袍。高筒白布袜,布底青云头鞋。头戴青缎子椭圆形平顶帽,帽顶中间有一圆洞,头顶发髻露出帽顶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