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放祀食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782
专题名称: 打醮放祀食习俗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24/001
起始页: 005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放祀食是打醮的最后一项活动,意在超度亡魂,大赦冤鬼施舍祀食,早日超生。有时也举办过金桥、银桥的仪式,从晚饭后开始直到深夜方散。由于时间长,散后道士们还要加夜餐,吃面条以表示对道士的慰劳,俗有“开坛饺子落坛面”之说。 放祀食的做法是:首先在经棚正中搭一个“法台”,用桌子排一个台子,上面摆好香案供果,众道士登台围坐,吹奏、敲打乐器。道长身着红道袍,头戴“五佛冠”——五尊佛象合成的一个帽子。左手摇动铜铃,右手摇摆引魂幡朝天遥拜。有时众道士停止吹奏,齐声合唱经文,配以鼓乐,不断变化花样,所奏曲牌叫“佛调”。快要结束时,道长立起分两次撒小米,掷馒头,观众抢到馒头带回家去给自己的孩子吃。迷信传说:“吃了放祀食的馒头大胆”。 撒完馒头、小米,再由道长诵一遍经,然后和众道士一齐起立吹奏敲打一番,即宣告打醮结束。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清代满蒙汉八旗兵简述”、“德州志尊堂老公所”、“德州孔庙”、“我对博文中学的点滴回忆”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