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45 / 1680
661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退职、退休职工1958年国务院颁布职工退职退休处理暂行规定后,年老体弱职工开始办理退职退休。回原籍的外地退职退休职工散居各村,镇(公社)不予组织管理,退休金一般由原单位每月或每季邮寄。
662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国务院颁布职工退职退休处理暂行规定后,年老体弱职工开始办理退职退休。回原籍的外地退职退休职工散居各村,镇(公社)不予组织管理,退休金一般由原单位每月或每季邮寄。
663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70年8月,根据省委《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通知》精神,各行业干部陆续办理退休手续。
664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对无依无靠的孤弱、寡、残疾社员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简称“五保”)。后演变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供养方式采取集体供养和分散供养。
665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各大队普遍办起敬老院,共40处。收养鳏、寡、孤、独老人200人。以“依靠集体、因地制宜、勤俭办院、民主管理、敬老养老”为宗旨。敬老院的兴办,为一部分无儿无女的孤苦老人免除了后顾之忧。
666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87年,全镇有五保老人152人,除43人入敬老院集体供养外,其余全部分散供养。吃穿由村里供应,每月发零花钱,医疗费报销。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者,村里安排人照料。
667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旧中国,残疾人谋生非常困难,双目失明者为谋求生路,从小要拜师学说书、弹唱或算卦,由亲人率领或独身串乡挣饭吃。还有的残疾人叫街、讨饭、拉破头谋生。 建国以来,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非常重视,鼓励残疾儿童入校学文化,市、县先后办起聋哑学校。
668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录了石横镇建国前后婚丧管理情况。
669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的婚姻多系父母包办,男女双方须门当户对。富者可娶妻纳妾,贫者花钱买童养媳,有的终身无妻,俗称“打光棍”。由于父母包办婚姻,婚后感情不合者占一定比例。1939年妇救会成立后,曾发动妇女开展“反封建、反虐待”的斗争,提倡婚姻自由,反对父母...
670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政府对殡葬无统一管理措施。富者砖石筑葬、厚棺大椁,贫者薄木棺材,极贫寒之家席箔裹尸,挖穴掩埋。旧时,多数家庭遇有丧事,由于重殓厚葬而导致日月败落,甚至倾家荡产。
671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新疆建设兵团,保留军籍,开发建设边疆。境内有5名女青年报名参加支边。 1955年,上级号召移民支边,条件是在人多地少、村庄稠密的地区,动员贫民中具有全部和部分劳动能力,可以自食其力,又能全家迁移者;如不能全家...
672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7月始,济南和矿务局的下乡回乡知识青年陆续来石横插队落户,先后在南高余、北高余、南大留、北大留、石横二、四大队、中心、后衡鱼3个大队建立了知青点,也有部分知青投亲或老家分散落户。
673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1987年以前,城镇青年的待业和招工均由镇(公社、区)民政办公室办理。 1979年9月,县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组织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就业。青年就业须先办理待业手续。初中或高中学生毕业后,持户口本、毕业证、粮本等证件,到民政办公室报名。
674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民事信访由乡、区长和区辖乡镇长受理。 1939~1949年,对事关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意见、民事纠纷等,由区、村负责人受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信访工作,由区长、民政助理员和文书受理人民来信来访。
675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录了石横镇军事情况。包括地方武装、兵役、民兵、战事几部分内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