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58 / 1339
1735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独有的传统节日。
1735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月初一:农历腊月初一,当地民间有“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生虱子不生病”的说法。是日,多以玉米、元豆等炒熟(俗称爆米花)食之。村民一年辛苦后,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年”了,年味儿从此越来越浓。
1735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腊八节: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俗名“腊八”。家家户户当日晨喝“腊八粥”(多以黏秫米、栗子、豆子、花生仁、红枣、莲子等合煮而成),以此可避灾祛病,亦含有祈求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此俗源于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别离王宫,放弃王子和权位去修行,...
1735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祭灶:腊月二十三,旧传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民间俗称“过小年”。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每家行善或作恶的神灵,每年年底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好坏情况,来回需要7天,所以这天各家都给灶王爷送行。这天晚间各家家长主持祭灶...
1736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1736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福字: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
1736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吊钱和窗花:在家乡人的眼中,贴上了吊钱和窗花,才算将过年的气氛烘托了出来。吊钱,也称“挂钱”,是剪纸艺术的一种,早期是剪子剪制而成,后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改为套版刀刻。吊钱的形状是纵向较长的长方形,下部一般都是吉祥如意的字样和图案,上面刻...
1736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门神:家乡早期的门神都是能驱鬼镇妖的武将,如秦琼、尉迟恭、燃灯道人、赵公明,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保佑一家出入平安。文官门神以赐福天官居多,大都贴于院内堂屋门上,彰显着迎福进财的心态。进门后,在屋子里面的门上,一般都会贴上一对门童,对开的年画...
1736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祖宗:春节作为一年的大节,是家祭的重要时段。上坟请祖仪式人们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是在大年三十早晨,家家户户在家族长辈带领下,到村外祖坟,一同拜祭。请祖先之灵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除夕之日,要祭祖先、祭天地。屋内设供桌,安放祖宗灵牌...
1736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除夕守岁: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全家老小彻夜不眠,俗称“熬夜”、“熬五更”。古时候守岁有两层内涵,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祝福父母长寿。守岁的风俗,既有对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
1736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压岁钱:晚辈向长辈贺岁叩头,长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蕴含了长辈对晚辈自上而下的关爱。和传统习俗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晚辈给长辈压岁钱。春节期间给父...
1736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接生:婴儿降生,在民间被称作“添喜”或“添了”。俗语还将孕妇生孩子称作“坐月子”。产妇居室的窗户要用红布遮盖严实,窗外挂上红布条,一是让邻舍知道家里添人进口了,二是提醒人们,屋内有产妇,不要随便进入。另外,挂红还有避邪驱灾之意。旧时,孕妇生...
1736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开口:婴儿出生后,还需等其排出胎便后,才能喂人奶。在此之前要给他口中用细布沾煎开的甘草水,俗称“开口药”。婴儿排出那黑绿色的胎便后,家人要请一位正在哺乳的妇女为他喂奶,称“开口”。女婴,则要请哺育男孩的妇女来开口。旧俗产妇坐月子以内男人不宜...
1736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起乳名:婴儿生后先要有个乳名,一般多由产妇的婆婆给取。在民间,期望孩子好养活健康成长而常取“狗剩”、“铁蛋”、“石头”、“狗不理”等贱名;还有取“拴住”、“留住”之类。带有祈盼意义的,如“来福”“有福”、“福旺”、“福来”;若头胎是女孩,往...
1737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洗三:旧时,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由“老娘”为其洗澡,称为“洗(喜)三”。洗三仪式在产房举行,炕上铜盆中盛温水,放艾叶、桃枝等少许,盆外放葱数根。老娘打开襁褓,将裸体婴儿抱在怀中,用软布蘸温水擦拭婴儿脸、手以及全身。给婴儿洗时,老娘嘴里念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