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05 条 541 / 667
8101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婴儿出生,女婿即要去岳父家“报生”。岳父母即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酒、鸡蛋、红糖及婴孩穿的肚兜、肚褡之类物品送往男家。亲朋好友、隔壁邻舍都要担“鸡子篮”(一般32只鸡蛋,两块布料)。 婴儿出生第三天,要洗三日浴“贺三朝”。古时要备牲品敬天地,告祖...
8102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村民生日,都要吃鸡子索面,称“生日面”。逢十,称“大十”,要大贺。十岁诞辰,外公外婆要担长漫衣、鞋帽之类,舅舅送大公鸡。二十岁、三十岁皆设宴大庆。四十忌庆,所谓“贺三不贺四,贺四要淘气”。现时,此禁忌已破,许多人家四十岁照样庆贺。五十岁起称...
8103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竖屋千年期,是一生的大事。动土开基、上梁,要择黄道吉日。动土开基时辰一到,在造屋正中墙地段砌石头以应时辰,铺红纸、包红包。尤其是上梁,必依阴阳先生拣定的时辰进行。时辰一到,泥水匠、木匠一个一头,提梁上栋,急切安装。众宾客即大放鞭炮,以示庆贺...
8104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病人进入弥留,一家人由儿子为首侍在床前,作临终送别。临终时子女在场,谓死者有福。虽有子女,未能亲侍送终,谓之没福气,子女视为终生憾事。人一咽气,即要净身,穿寿衣,装饰停当后,将尸体放于灵床上移置常住轩间停放。然后,死者一家人在亲朋邻居帮助下...
8105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设置灵堂后,死者子女即分赴各亲友家飞报死讯。报死之人至亲友家,必先将雨伞倒置在门口。亲友见状,则知报丧,飨以鸡蛋、茶,以驱灾晦。报丧过程中,亲友女主人要哭泣,以表悲痛吊唁之意。然后,即持奠仪前去吊丧。
8106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吊丧仪式,古时较烦琐。死者亲属要戴白衣白帽行跪拜礼,女主人要在灵旁举哀哭告,仪式结束后,要给吊丧者吃茶叶鸡子,以免灾晦。所送奠仪,亲戚多为一灶豆腐、一床彩被,邻居一般是一副香纸、几斤千张。
8107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落棺”。要择定时辰,死者子女需穿孝衣。先做羹饭,礼毕,由长子捧头,次子扛脚,其他人抬腰,将死者放进棺材。亲人围拢,作最后告别,接着安盖亲朋送的“彩被”。盖“彩被”要从下身到上身,旁边帮忙的妇女要不断的叫“提升、提升”。盖完彩被,即盖棺...
8108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先做材头羹饭,时辰一到,即起灵。由死者子女两人,提香碗走在最前面。走一段路后,向前跪候灵柩。接着是迎火把的、敲锣的、迎旗幡的、行香引路(分路纸钱)的,接着是灵柩,女婿披麻戴孝,一路居中扶材,送殡的亲戚朋友尾随其后。女亲眷一路嚎哭不止。遇过桥...
8109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从死之日算起,每过七天,都要举行祭奠,谓之“做七”。“一七”“二七”上坟祭奠,羹饭简便。“三七”最郑重其事。“三七”那天,众亲朋好友都要早早赶来,帮助张罗。傍晚一到即成群结队,拈香提灯笼,敲锣打鼓,上坟头迎灵回家供奉。供桌上摆满猪头鹅,各种...
8110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春节俗称“过年”、“大过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腊月开始,农家就忙着炒米凸、切糖,购置年货,掸尘洗厨,买新灯笼、红蜡烛、新窗花纸等等,为过年做好各种准备。腊月廿九,即忙着杀猪宰羊,杀鸡杀鹅,写红纸对。腊月三十日,贴春联、挂灯笼、糊窗花,...
8111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俗称“上春日”,家家户户门上插扁柏、竹枝、万年青等,表示“四季常青、福寿长存”。
8112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又称“灯节”,每年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七日为止,称之为“十三上灯,十七末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迎龙灯。正月十四是岘口迎灯日子。在灯节期间,每天到本保殿或祖宗像前点蜡烛进香。 清明节传统习俗有插柳、踏青、祭五谷神...
8113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人人称体重,家家吃红枣鸡蛋,俗叫“接脚梗”。这天禁忌坐门槛,据传,坐过门槛要脚酸。
8114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端午一到,各家门上插菖蒲、艾叶,床里壁挂钟馗像,小孩佩挂“端午串”、“香包”,额上抹雄黄,意为驱毒避邪。正午,户内外都要喷雄黄酒。家家户户吃粽子、吃糖麦饼。粉丝黄鳝是传统佳肴,一般人家在这一天都要准备一道菜。据说过了端午,黄鳝骨头就硬了,不...
8115
知识出处: 岘川志 | 类型: 民俗
“六月六,猫龙街狗洗洗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开箱挪柜,翻晒衣服被褥,以防虫蛀。男女老少都要洗澡。还要把狗、猫带到溪边、塘边,丢进水中,意为给它们洗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